作者:信力建 

外交部,按照官方定义其职能主要是:在一个主权国家里执行外交政策、主管外交事务的专门性机构,外交部贯彻执行国家总体外交方针和国家外交政策,维护国家最高利益,代表国家处理双边和多边外交事务等。中国外交部的最大特色,我们可以概括为“攘外”重于“安内”——具体说来,就是处理与世界各国的关系与外人来华事宜,重于帮助国民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中国护照的特色看出。中国被认为是全球垃圾护照之一,原因是全球可以免签证进入的国家仅仅不到20 个,全球排名仅在巴基斯坦和孟加拉之前。这一点,我们若将其与我们同文同种而且还是“同一个中国”的台湾做点比较就能看得更清楚。台湾护照很好用,走遍世界124个国家都免签证,涵盖了大部分的欧美发达国家和主要的旅游观光大国,台湾同胞现在是想去哪儿去哪儿,买张机票随时可以奔赴想去的国家,就像从台北到高雄一样容易。

有人说大陆护照不好用是中国人多,人家不敢随便免签。实事是不是这样呢?当然不是。

美国人多不多?三亿多,加拿大才三千多万他为何敢给美国人免签呢?墨西哥只有一亿多人他加拿大就不敢给免签。一亿的不给却反给三亿的,咋说?新西兰给台湾免签,台湾2300多万人,光去个300万零头能把他新西兰吃垮,他也就400多万人。新加坡给日本免签,他不要命啦?日本一亿两千六百多万人,光个最小零头都比他全国人口还多,不怕被挤爆?其实,大陆跟台湾所以有这样的差别,原因不外是这些:首先是台湾居民的收入较高,相对均富一些,其人均收入突破两万美元,符合发达国家政府认定的授予免签标准;而大陆现在富人多起来了,但穷人的基数仍大,贫富悬殊,没实现共同富裕。其次是台湾人的平均素质较高,在给予免签的国家犯罪记录较低,偷渡和逾期滞留的现象较少,基本是旅游和商务为主,并且有一定的消费能力;大陆人素质参差不齐,在外国不文明甚至犯罪情形严重。偷渡现象屡禁不止,韩国怕东北、欧盟怕温州、日本怕福清、美国怕长乐、台湾怕平潭,这严重影响了大陆护照的形象。旅游团在日本和澳洲仍是时有失踪的案例,较难防堵。再次,在体制方面台湾体制和西方的发达国家相同,意识形态一致,人家容易接纳;而大陆的政体还跟世界绝大多数国家不同,这点北朝鲜和越南、老挝、古巴护照也有相同的困扰。当然,除了这些比较深层的原因外,中国外交部在支持国民走出国门这方面不作为也是重要原因:在 台湾,民权觉醒,护照不好用民众要找政府算账,干不好就下台换党,选票压力很大,当局面临压力自然会使出吃奶的劲儿去与外国交涉。可是中国呢,外交部是跟国防部一样牛逼的部门,小民的诉求在他们看来算个屁,完全可以置之不理,所以大陆老百姓虽然呼吁过北京的外交部,但是外交部始终无所作为、无动于衷,没把争取免签当政绩来办。

外交部不仅对国民出国不作为,就是对国内企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也兴致不高。 当中国的民营企业家“走出国门做生意”的愿望越来越强烈的时候,中国外交部迟至2004年才与全国工商联会举办“探讨如何进一步加强经济外交工作,支持企业‘走出去’问题”的“外交与经济”研讨会——用外交官们的话说,“这样的会议是外交部建部以来头一遭”。事实上,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的对外商品频频被反倾销立案,中国商人在海外遭遇绑架甚至殒命、被焚烧店铺、查扣货物等事件屡屡发生,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正遭受着越来越多的始料未及的非商业风险。可是,对这些问题,外交部都没有有针对性的策略方法,只是为企业家“走出去”提出些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建议:例如“不能只追求经济利益,忽视了安全成本”;“有效切入投资国的政府、警察、海关和媒体部门,获得更多保护”;又例如“团结互助,合力开拓”,“严格自律,合法经营”,“更多融入当地的社会,分利益给当地人,解决当地就业问题”等。而外交部该在这其中做什么,却交了白卷。所以,很多走出去的企业家都感慨外交资源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稀缺资源”,现在根本没用被充分的调动起来,“企业有了外贸权不等于就有了外贸能力,中国企业需要了解出口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情况,这些都可以从外交部门得到帮助。因此,持续保持外交部门与民营企业间的相互交流非常必要。”

支持国民和企业走出去,占领世界资源和市场方面,我们的紧邻日本就做得很好。首先在国民旅游方面,上世纪70代由于国际贸易顺差,日本政府开放公民出境旅游,1987年日本政府开始实行“海外倍增计划”,大力发展出境旅游, 1995年日本的出境游客为1500万人次。1996 年出境旅游人数为1670万人次,仅次于德国、美国、英国、加拿大,居世界第五位,且1996年海外旅游消费总额约550亿美元,仅次于德国( 588 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人均海外旅游消费3290 美元,居世界首位。2000年初,日本政府开始实施《节日改休法》,规定每年的部分节日要与周六、周日相连,以便国民利用三个连休日来旅游。这一规定使日本在2000 年出现又一次的出境旅游高峰。在经历了“失去的十年”之后,日本经济出现转机,表现在失业率逐渐降低,国民消费信心逐步恢复,这再次引发了日本国民出境旅游的热潮。到2009年,日本每年出境旅游人次仍然超过1500万。而2012年日本赴海外旅游人数更是创出历史新高。全年出国旅游人数达到约1850万人次,比2011年增加近1成,大幅超过此前最高水平的2000年(1781万人)。

在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国门占领世界市场上,日本政府尤其是外务省更是不遗余力地加以支持。由于经济恢复增长,日本外汇盈余激增,对外投资不断增长,日本政府追求大国地位的欲望高涨,把鼓励国民与企业出国投资作为日本的战略性政策日益明确。在美国,因为日本个人与企业的投资,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日本的制造业已迅速凌驾于美国制造业之上,日本经济正可谓是如日中天,独步天下而傲视群雄。日本乘冷战中的两大超级大国一个奄奄一息,一个遍体鳞伤之机,开始问鼎世界,向超级经济大国美国发起了猛烈的攻势。日本利用自由贸易原则,以经济进攻的方式不断侵吞美国市场。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叶开始,日本趁日元升值之机加大了对美进攻的力度。日本的一些大的跨国企业集团利用它们的优势打头阵,率先在美国登陆,尾随而至的各企业军团也挟巨资如群蜂般纷纷登陆美国,向金融业,服务业,游乐业,制造业等领域大举进攻,劫城掠地,挥金如土,不仅让美国人惊恐万分,而且也使整个世界为之而震惊,世界舞台上刮起了一股强大的日本旋风。 不消几年日本就取得了赫赫“战绩”: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日本人偷袭过的珍珠港夏威夷,几乎已整个地被日本人用重金买下。日本买下了珍珠港海滩区2/3的豪华酒家、大批楼房、大餐厅、购物中心、高尔夫球场、畜牧场和种植园。每年到夏威夷的数以百万计的旅客中,日本人占5/1。很多美国人对日本人再次袭击夏威夷深感忧虑。檀香山市市长疾呼:“檀香山市快变成东京的一个区了。”三菱公司出资8.46亿美元收买了被称为美国“富有的标志”和“美利坚的标志”的纽约洛克菲勒中心51%的股份;索尼公司动用34亿美元买下了被称为“美国灵魂”的好莱乌哥伦比亚电影公司;松下公司出资61亿美元收购了美国环球影业公司;美国广播公司大厦失守;花旗银行总部大厦易帜;莫比尔石油公司总部大厦陷落……。日本通过投资来“收购美国”,逐步取得了对美国经济命脉的控制,而美国却无还手之力。时至今日,日本已控制了加利福里亚州银行业资产的25%以上以及其未清偿贷款的30%;在美国拥有的不动产超过欧洲共同体的总和;购买了30~40%的美国财政部债券;占有了纽约股票交易所日交易量的25%;美国市场上20%的半导体器件,30%以上的汽车,50%以上的机床以及绝大部分消费类电子产品和其他数十种商品和服务是日本提供的。

日本的“全球出击”,使日本的海外资产净额有1982年的250亿美元,上升到1986年的1800亿美元,1987年的2400亿美元。到1992年底,日本的海外资产总额为20352亿美元,负债总额为15216亿美元,两者相减,其纯资产已高达5136亿美元,连续两年据世界第一,远远超过第二位的德国(3339亿美元)。2012年5月22日,日本财务省公布2011年底海外资产负债余额。日本企业、政府和个人持有海外净资产253.01万亿日元(约合3.19万亿美元),同比增长0.6%,时隔两年再次实现增长。日本连续21年保持全球最大债权国位置。

也就是因为阿这个缘故,法国的一位任期很短的总理伊迪斯·克勒松说,日本买下了美国,接下来的目标就是欧洲。并告诫欧洲人说,日本人是蚂蚁,一心从事着征服世界的战略,日思夜想着如何向西方进行勒索。因此,不仅美国,就是欧洲也引起了一阵阵“对日本的恐惧”。很显然:日本现在国际地位的取得,固然与其国内经济实力有关,但因为日本政府支持国民和企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举措促使日本经济在世界各大国占发份额越来越大,也是重要原因。

中国目前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但要真正成为有影响力和决定力的世界大国,还需努力。就外交部而言,其职能应该进行大的转换——具体说来,就是由重视处理与世界各国的关系与外人来华事宜的“攘外”,转换为重帮助国民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安内”。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