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梁振英在一月份施政報告中提出「今年作出共18 億元的一次過撥款,讓區議會推展社區重點項目。每年額外向「社區參與計劃」撥款2,080 萬元,以加強區議會在地區上推廣藝術文化活動的工作。」尚有2億作為後備資金,即共有20億元或以上,推行「藝術文化工作」。

深水埗區議會響應特首呼籲,在2月8日會成立社區重點項目計劃督導委員會,由區議會主席郭振華同事出任該委員會之主席,成員尚有另外20名區議員(不包括馮檢基、盧永文及甄啟榮),職權範圍圍包括:

1. 就推行深水埗區社區重點項目計劃(下稱「項目計劃」) 提出建議;

2. 考慮相關因素,審議項目計劃的推展辦法、時間表及各有關安排;

3. 就項目計劃的推展向深水埗區議會作出推薦;

4. 監察項目計劃的實施進度,及評估項目的成效;以及
5. 定期向深水埗區議會作出匯報。

特首一鎚定音要辦藝術文藝推廣工作,怪不得一億撥款落到區議會手上,便快馬加鞭進行種種工作。跟據區議會網站的建議資料,2月8日才召開首次督導會議,2月中便由區議員構思計劃書(包括項目範圍、合作伙伴、預計費用、實施時間等),2月20日區議員就項目計劃提交書面建議的期限。

根據委員會第一次的會議紀錄,原來在1月21日,已經召開了一次非正式的會議,正好是特首施政報告後的5天。原文直錄如下:「主席表示,於本年一月二十一日舉行的非正式會議上,議員同意循保育特色及促進藝術文化的方向,考慮於白田街與巴域街交界的政府土地上發展藝術文化墟,並認同應就計劃諮詢地區持分者的意見。他詢問委員區內居民有沒有其他建議項目。」

誰是「非正式會議」的參與者?區議會文件沒有提及,卻提出了發展藝術文化墟的方案。 同時,「議員在會上知悉該幅土地屬房屋署所擁有,故要求深水埗民政事務處(民政處)與房屋署作初步接觸。民政處於會後曾與房屋署進行會議,解釋區議會的初步構思,並探討在該幅土地上發展藝術文化帶或文化墟的可行性。房屋署初步表示,該幅土地有發展潛力,並樂意與區議會合作。若區議會落實以藝術文化帶或文化墟作為重點項目,該署會在現有的公屋興建計劃下,配合議會的計劃。」

眾所周知,深水埗區的住屋問題急需解決,現在為了應特首之所急,在住屋用地建立發展藝術文化墟,原來特首急市民所急,是關心市民的文化造詣不足,原來比安居樂業更加重要。最後會上因委員要求延遲計劃書截止日期,讓委員積極諮詢區內居民及團體,並於本年三月八日或之前向區議會秘書處提交書面建議。

但在該段期間,不少深水埗區內的地區團體都未有收到有關諮詢。有地區組織更表示,雖然已加入區議會之關注貧窮委員會,但從未聽聞有關方面就興建藝術文化帶一事作出資詢,一直被蒙在鼓裡。後來有居民團體主動查間,才得知區議會方面會於五月份舉行地區工作坊,就有關建議方案作出進一步諮詢。

有團體發起請願,不滿未能提出方案,就被諮詢是否同意於深水埗區內興建文藝發展帶。有深水埗街坊表示:「一億?你不如分比我好過啦!」。一億興建文化藝術建築物,對於一個素以貧窮見稱的地區又是否恰當?

在地區工作坊,有超過300名市民出席,作為一個基層地區,卻有不少衣裝筆挺的專業人士出席,可謂蔚為奇觀。市民可以臨時登記,但需要抽簽才可發言。會中分兩輪發言,每次五個名額。筆者只參與了第一輪發言,中簽的人,根據老街坊指出,有三名是建制派區議員助理或親建制的地區組織。有親建制的組織者表示,已就有關方案,藉送暖活動向區內長者作出諮詢,得到了長者的支持,所以大力支持興建文化藝術地點!

這種偽諮詢,假民意,真獨裁。民政事務署聯同區議會利用不同的方法為異見份子消音,不發放資訊予持相反意見的市民,諮詢只問自己人,以求自製輿論,自立民意。回歸以來,愈來愈多,漸變得司空見慣,但見慣了就要忍受嗎?不能忍受,就要爭取空間表述自己的立場。

在發言者中,香港婦女中心協會有學生參加者表示,深水埗老人及兒童需要大,希望可以興建老人院,以至託兒服務,以釋放勞動力,公開就業,比興建文化藝術帶更重要;但此番言論卻被一深水埗文藝協會有限公司的發言人反駁,指學生忽視了培育藝術文化的價值。原來欣賞文化遠比基本生活來得重要,這就是文藝協會對於低下階層的關心和愛護!

政府可以在各區拿出一億來發展文化藝術的硬件,卻不願照料市民的生活需要。背後的目的是什麼?是關乎興建設施背後的種種利益輸送還是表面上大興文教,實質為發展建制派的文藝勢力大量插針?這些都需要大家一起去監察正視,不要令辛苦得來的血汗錢,淪為政府的政府工具。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