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日報】香港在許多方面的確是越來越像大陸了,比如說今日不少人在網上月旦時事的時候,都喜歡一上來就先祭出個「利申」。

所謂「利申」,自是「利益申報」的簡稱,在大部份情況底下,「利申」並非真的要申明什麼利益瓜葛,而是想先把自己的立場說清楚。例如「首先要講明,我是人力粉絲」,或者「我絕對支持拉布」,或者還要再衍述一番,把這個立場講得透徹一些。然後才能細細說明自己真正想要表達的觀點。

這可真像大陸,而且還是三十年前的大陸。回看上世紀八十年代「文化熱」時期的出版物,特別是翻譯書,前言也總少不了這類「利申」:「值得注意的是,本書作者的觀點難以避免資本主義社會資產階級的偏狹,具有唯心主義的傾向。我們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主義的歷史觀點,批判地分析其中的盲點與不足……。如此才能較好地發展我們自身的美學研究,參與到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精神文明建設事業。」經過一輪廢話,好不容易,我們才總算看到了一本古希臘藝術史入門書的正文。

「利申」的唯一作用就是「表態」,表達自己對某種政治立場或某套意識型態的忠誠。把話先說在前頭,以免人家誤會,一下子火遮眼,將我打成「反黨份子」(或者「港奸」、「賣港賊」)。問題是為什麼大家要害怕自己給人誤會呢?好端端地說理,怎麼會惹來「反共」或者「賣港」的嫌疑?

那大概是因為許多讀者並不真的期待說理,他們只想得到共鳴,也就是想要看到更多人和自己的立場一致,見解一致。他們不願學到什麼自己還不曉得的事情與觀點;他們唯一願聽的聲音,就是自己言語的回聲。

好玩的是,「利申」的存在恰恰點明了一項事實,那便是儘管立場一致,同一個立場之上也還能樹立數不清的區別。我先表態效忠,是因為我知道自己接下來的話有點複雜,甚至和同一派人的主流看法稍有差異;我可不想他們不分青紅皂白地就給我扣上一項簡單的帽子。而說理,豈不就是為了使我們對世界的認知更形細緻,豈不就是為了令我們的思考更加複雜?那是任何現存立場都包涵不了的細緻與複雜。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