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日報】如果自己的感受遭到別人訕笑,自己的看法受到別人的批判,理性的做法應當是反求諸己,好好看看自己是不是真有問題。如果是的話,那就應當記取教訓;如果不是(至少暫時不覺得自己有毛病),這也算是多了一個深度檢討的機會;無論如何,都該感謝其他人的回應才是。反過來說,即便遇到認可和讚賞,也當以同等嚴格的態度去掂量那些稱美的份量,反省自己是否真配得上這些或許隨意的褒獎。

可惜這只是個理想狀態;現實中,我大部份時候都達不到這麼冷靜的境地。往往一挨駡就要不高興,就要忍不住還嘴;一受稱讚,就立刻喜不自勝,洋洋得意。所謂反省,總是姍姍來遲,追不上迅如雷電的情緒反應。情緒起落之快,猶如神經反射,恰可得見自我的龐大和僵固。喜歡人家肯定,厭惡人家拒斥,多半就是這個「我」的作用。

所以我害怕臉書,乃至於一切社介媒體,我怕它的速度太高。每看到一個「like」就開始計較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地位,每收到一段不客氣的留言就會無名火起。然後我還可以即時回應,幾乎是不經思考地放縱本能,盡情釋放自己的各種情緒。搞不好一下子就演變成了駡戰,而非有理有據的思想討論,把雙方都捲進一場情緒的風暴,無法自拔。理該存在的自我反省,根本來不及介入,早早被我丟到不知什麼地方去了。終於鬧到堅持自我,越走越極端的地步。

又由於自我太大,便連人家一段可能很有意思的話都看不下去。草草略讀,就想判斷它合不合自己的意思,是不是自己的立場,然後迅速回應,似乎我的表態要比人家的分享重要得多。所以偶而會有東西還沒看過,先「like」了再說的情況。

關於臉書,我或許可以絞盡腦汁地替它想出一百條好處。可就是因為那過於傲慢的自我,冷靜自持的功力不夠,只好因噎廢食,暫且迴避。與其說是我嫌它不好,倒不如說是自己膽子太小。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