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广:89“六四”已经过去24年了,现在中国的年轻人他们是否知道有这件事呢?他们关心的是什么?
程晓农:今天生活在中国城市的年轻人,如京漂、沪漂这些80后,90后的年轻人,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六四”。因为从他们出生后,在中国的媒体和互联网上看不到这方面的消息。当然,其中一些人通过翻墙多少知道海外网站上的一些消息。但是,关于“六四”事件从头到尾的发生,以及结果和在历史上的意义,中国人今天的状态与“六四”有什么关系,我想绝大多数中国人和年轻人很难做出一个判断,今天中国年轻人考虑的是眼前的生存问题。

法广:24年前发生“六四”的社会背景是什么,请您介绍一下?
程晓农:现在回顾24年前的“六四”是中国面临经济改革带来的一系列挑战的时候,这主要指中国内部高层如陈云,姚依林这些政治局常委和元老,他们对赵紫阳的经济改革措施采取了系列干扰和破坏活动。同时中国当时的经济改革面临很大的难关,如果想进一步推进经济改革是否要考虑企业制度改革,当时赵紫阳无法推进改革,因为中国共产党内部的保守势力千方百计地进行阻挠。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青年学生在大学里受到年轻老师的影响, 开始有了更多的对现状的关心。学生可能不太了解经济改革本身的问题,但是他们觉得中国当时出现了腐败现象,高层官员的子弟开始经商,物价在上涨,他们觉得社会存在系列问题,他们希望中国能够推动政治改革。而这个口号其实也是中国第十三大,赵紫阳担任总书记后试图推行的一个口号,邓小平表面上也默许了。

如果从更加宽广的历史背景来看,“六四”的发生与中国从1979年当时相对宽松的政治气氛有很大的关系。现在回想起来,从1976年毛泽东去世到今天,中国人经历的政治环境只有1979到1988年之间相对来讲比较宽松。其原因不是中国共产党选择了自由化的方针,其中,与中共胡耀邦,赵紫阳这两位开明的总书记有关系外,这种开明也是邓小平上台的基础。实际上是邓小平在1976年,在华国锋,叶剑英,汪东兴等人,当时几位中共中央的副主席发动政变把江青等四人帮抓起来后,当时中国出现希望邓小平推动改革这么一种党内和社会上的期待。同时,中国高层华国锋,叶剑英和汪东兴其实对邓小平采取压制的态度,他们不希望邓小平走到前台来,因为那样的话会夺走他们的权力。在这种背景下,打倒四人帮是一次权力斗争,打倒四人帮后又是一场权力斗争。对邓小平而言宽松的政治气氛,讨论对毛泽东的历史功过的评价都关系到邓小平是否能够巩固其权力。邓小平借助对“六四”的镇压巩固了自己的权力,走到中共政治的前台来。

法广:不少人要求为“六四”平反,为天安门母亲正名,是否可以寄希望于镇压群众运动的专制,集权政府吗?您怎么看?
程晓农:我想在这方面寄希望中共领导高层可能是一种幻想,因为目前我们看到的第五代中国领导人的政治姿态和实行的措施,基本上是进行政治高压,进一步远离80年代改革开放的方针和口号。甚至,现在习近平连当时邓小平提出的改革开放的话,包括对毛泽东的看法,他现在都已经拒绝接受了,比如说:邓小平和陈云对毛泽东大部分持否定态度的,而且中共中央也有决议,但是现在习近平也不愿意承认这一点了。从这点上看,其实习近平的政治观点比邓小平和陈云还要保守。这样一个领导层,向他提出平反“六四”要求不太可能。

法广:对于您来说,今天纪念“六四”意味着什么?
程晓农:从第三者角度来讲,1989年年轻人追求民主的理想失败了,也许可以说这些人的梦破碎了。但是,从中国人的角度来讲,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梦的问题,中国人不是说民主梦,自由梦破灭了中国人可以选择其他的梦,中国人没有其他的梦可以选择。因为中国正处在专制之下,中国要摆脱专制,中国的年轻一代希望有更多的自由,只能走出专制,而走出专制唯一的可以替代的制度是民主。所以,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梦的问题,是一个国家,一个民主生存的问题。对于中国大部分年轻人,80后,90后的年轻人,他们的人生是希望生活在专制下,还是希望有一个民主的,自由的制度?我想他们心里很清楚。现在,中国网民每天对当局表达大量的不满,从他们的言辞话语中看得出来,他们心里有种种愤怒。当然, 年轻人心中的愤怒不意味着民主制度自然会在中国诞生,因为这条道路很漫长。我们可以看到人类历史告诉我们离开专制, 如果中国想走上一条有希望的道路, 而只有民主和自由之路。世界上一百多个国家留给我们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就是,告别专制,中国只能做民主梦。我相信中国民主梦早晚会实现。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