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与奥巴马

习近平和奥巴马峰会精心营造非正式氛围?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美国总统奥巴马为期两天的峰会结束之后,美国和中国媒体纷纷对这一次历史事件的作用、影响以及一些细节做出分析、评价。

美国媒体

《纽约时报》以“奥巴马、习近平争取为美中关系构筑新模式”为题说,虽然峰会的“非正式性”颇受关注,但是,两位领导人“基本上遵循传袭的外交惯例”,“即兴”受限于“必要的翻译”。

《纽约时报》还说,在双方共同关心的几个领域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令人熟知的那些中美关系“胶着点”继续存在。

文章认为,虽然双方承诺要构筑新模式,就朝鲜去核化取得了共识、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也朝前迈了一步,但是,就网络安全等双方长年存在分歧的问题,双方的分歧仍然很尖锐。

《华盛顿邮报》着眼于网络攻击、报道这次“高风险、不寻常的峰会”。

文章说,奥巴马周六向习近平提出了中国侵犯美国公司知识产权的具体证据,警告中国新领导人网络盗窃可能会破坏两国的经济关系。

《洛杉矶时报》则强调了奥巴马本人对峰会的简短评价,“奥巴马对周六会谈发表的评价只有一个字:“好极了”(terrific)。

与其他一些媒体一样,《洛杉矶时报》也用笔墨关注峰会的“着装要求”。文章说,没有人打领带,证明当地气温如烤炉,也标志着峰会“精心营造”的非正式气氛。

文章还说,有中国观察人士和历史学家“吃惊地”注意到,敞开领口、与奥巴马边走边“聊“,习近平看上去和西方领导人一样“自然放松”。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 报道说,两个世界超级大国的关系经常显得“寒冷、紧张”,为期两天的会谈据说却“温暖、轻松”。

在峰会之前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华尔街日报》注意到,习近平提出了开峰会、并且同意了峰会非正式的模式,过去中国领导人通常却更喜欢事先经过精心考虑、政治局常委批准的议程。

中国媒体

新华网以“杨洁篪谈中美元首会晤七大成果”作为抢眼标题。报道说,习近平用三个词代表了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核心:不对立、不冲突;相互尊重;合作共赢。

文章说,奥巴马对此“做出了积极反应” 。他表示美方高度重视美中关系,愿在互利互尊基础上与中方构建国与国之间新的合作模式,并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

《南华早报》在报道网络攻击问题上选取的角度与美国媒体略有不同。

文章说,奥巴马面对来自美国政界、商界的压力,表示与习近平讨论网络安全,但是,双方在这一问题上避免了公开直接冲突。

文章还注意到,观察人士说,初期观察表明两位领导人好像在营造个人关系上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不过,双方都还需要时间、弄清楚关系的新模式。

《环球时报》强调了习近平在周五的评论,习近平说,他向奥巴马阐述了中国梦。

《人民日报》海外版回顾了1972年毛泽东和尼克松跨越太平洋的“历史性握手”。

文章说,40多年的风风雨雨,让中美关系的发展动力有了从“外需”到“内需”的根本转变:过去,因反对“苏联威胁”,中美在外力的驱动下,被动地相互靠拢;如今……两个国家却是在内心的清醒呼唤下,主动地相互吸引。

奥巴马…….在国外对全球战略进行“再平衡”,亚太成为其重新聚焦后的中心。而中国正好是这一地区的最大块头;如何与中国相处,将是对美国的严峻考验。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