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部北京电影学院90后毕业生王一琳编剧制作的怀苏题材毕业设计作品《前进,达瓦里希》在互联网上热传。与此同时,对短片的热烈讨论也充满了整个网络。这部短片充斥了大量的苏联文化元素,附带着许多政治隐喻,并传达出怀念苏联的深重情绪,意识形态色彩明显,作品强调“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理解支持我们的建设。但并不能否认它的伟大。我们的战士,神圣的信仰,永远都不会磨灭。”,因而引发了网友截然相反的两类评论。

视频地址

在豆瓣电影上这部短片的剧情简介是: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某个平凡的小村庄,小女孩如同千千万万的同龄人一样在社会主义的环境下成长起来。她玩的游戏也极具时代特色,红色花纹的老式积木,家养的小动物猫儿弗拉基咪尔、小鸡费里克斯和淘气的小鸭子贝利亚,即使日常也时不时蹦出几句俄语单词。面对犯了错误的贝利亚,小女孩无比自然地冠以“社会主义害虫”等罪名,并以人民的名义予以审判。她乐在其中,完全不知外部的世界正在发生怎样的变化。在此期间,动物同志们接连离她而去,苏联老大哥也出现了影响深远的变动。女孩的心灵面临前所未有的蜕变……

61ff32dejw1e62lboh4iej20k00sawk9

以下为数字时代编辑摘自网络:

正方:

梦遗唐朝:一个学生拍了一部不到十分钟的毕业作品《前进,达瓦里希》,我看了觉得很好,可很奇怪有那么多大V,媒体人,影评家,甚至报纸的专栏破口大骂。我很奇怪就一个孩子的作品,就是自己的表达,为何这些人如此愤怒甚至连体面都不要了。后来我想了想:可能他们想让我们忘记那个曾经以死相谏境遇悲惨的苏联!

蝉联宝座萨科奇:并不是所有人都理解、支持我们的建设,但并不能否认她的伟大。中国人如果仍然不能从一个世界超级大国的诞生到毁灭中学到什么,那么终有一天,会有人人踩着我们的尸骨说:看,这就是废物!前进,达瓦里希,为“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的梦想奋斗下去……

xie107:这片就是讲理想,当妈妈把我们培养成理想的接班人后,妈妈却先一步把理想弃之如敝履。理想之所以让人怀念,不是因为它正确与否,而是它凝聚的青春热血。“我们是第一次走向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在人们从未曾走过的道路上。不管未来怎么样,希望达瓦里希的精神永远都在”。

一小棵树:虽然大部分人都在喷作者的意识形态,但如果你认识片中的大部分道具,难道实现共产主义不是你小时候的梦想吗?

朱青子:那些大V公知太恐惧了,吓坏了!因为,他们发现,达瓦里希从未走远!

丁栩翔:什么才是真正的乌托邦呢?那就是苏联剧变的吹鼓手和西方列强允诺给苏联人民的那一个“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22年过去了,再往北方看去,这个所谓的“俄罗斯联邦”,既不人道,也不民主,更不是社会主义,而是成了一个饿殍冻骨满街头,百万俄妓下西欧的地地道道的悲惨世界。 正是俄罗斯的悲剧终于让“历史的风”刮了起来:《前进,达瓦里希》正是“历史的风”的产物,而对其咒骂的,则是“历史的疯”。

忽疑君到正相思:前进,达瓦里希——关于崇高与卑劣,关于理想与背叛,关于成长与死亡,关于未来与现实。关于人类。“一个小女孩,走着走着,死了”(作者语),理想死了,崇高死了,还没成长起来的希望也死了。因为他们的背叛。人类没有了未来。

蒋大善人为国争光:苏联的解体对这些人来说更多的是失去了原有的信仰,而不单单是失去了一个国家。

南木桑:一个《前进,达瓦里希》视频,引发了一群网络公知的如丧考妣。其实这片也就是个小布尔乔亚的伤感视频而已,连这么点矫情,公知们都不能容忍,个个跟爹娘被人强暴了一百回似的,一片对作者的喊打喊杀。可以想象,他们若上台,这会是什么样的腥风血雨?它们如此狰狞,咱有啥理由不把它们摁在沟里呢?

天佑至卿无鱼:一个国家的诞生,是为了启迪中国。一个国家的死去,是为了警醒中国!

阿岙的眸:眼泪没止住,思考了很多… 前进,达瓦里希。

南渝霜华:无意给这部片子一个纯俄罗斯民族主义式的解读。共产主义理想在锻造苏联辉煌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而理念和体制共同的僵化也是苏联最终覆灭的基本原因之一。作品表达得更深刻的是对国家的朴素情感。

李草木:关于《前进,达瓦里希》,每个人的童年都是不一样的,有人评高分,有人评低分,可以理解。豆瓣上有人说80/90后的童年不可能对苏联有强烈好感,作者就是在献媚。这只是个人体验。作为90后的我,小时候对苏维埃就有强烈好感,小学把《凡卡》《穷人》合写同人,从革命到卫国到清洗。小学我还看了一套三本《红墙纪事》后,写了篇“论文”论中共建国后的得失(现在想想碉堡了)。还有苏联的民歌,还有名著,钢铁、高尔基,都是小时候接触的,是有感情的。我还曾认为丘吉尔反共是一个污点。当然,这些都是过去式了。但就算现在,看到关于苏联美好的一面,还是会有触动。

反方:

沈彬的电线杆子:求是理论网,一本正经地刊登了北京大学科学社会主义专业博士研究生丁栩翔,对《前进,达瓦里希》的影评,抓住了这个阶级斗争的新方向。《评新编动画片<达瓦里希>》的出笼,狠狠地扇了那些装逼格,说要对动画片“去政治化”的小文青的耳光。

Paul郑褚:为周小平那篇《请不要辜负这个时代》叫好的,为《前进!达瓦里希》感动的,本来就不是什么正常人类,我觉得对这种货色骂就可以了,教育没有必要,除非他给你钱。

川叶:事实上任何需要让辩护者宣称“不要以意识形态的眼光影响对作品的评价”的作品,都很烂。丽芬斯塔尔的电影,为纳粹搞宣传,但任何看过的人都不会对其高超技艺有异议。《前进,达瓦里希》首先还没有达到可以撇开意识形态谈技艺的程度,其次既然用上了意识形态的元素,就不要为它立个牌坊说“要淡化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本身就很难在文艺作品中驾驭好,为什么要剥离开意识形态谈作品的好坏呢?它本身就已经在作品的血肉里了。

rightf:看了最近很热门的《前进,达瓦里希》,很多人从祖父那一辈开始吃苏联的屎,觉得很香并要代代吃,先入为主的主人公已经不觉得自己被洗脑了,而是“妈妈背叛了我”,如此颠倒。用它解读毛粉也可以。这片大陆写不出《1984》,那么缅怀共产主义的好也没有什么奇怪。

tinroc:看了《前进,达瓦里希》,真觉得这些毕业生价值观有问题。明明是九十后,明明那个时候苏联已经不见了,他们倒他妈的给那个玩意招魂了~~有想过乌克兰、哈萨克斯坦、格鲁吉亚、立陶宛这些国家的人是怎么想的么?

darkma1978:看到一个对《前进,达瓦里希》的好评论:正常小孩会说,妈妈,你不再爱我了吗?共产主义小孩会说,妈妈,你背叛了我们。

lijiansion:《前进,达瓦里希》竟然是一个90后的毕业短片,实在是太可怕了。大伙儿能逃赶紧逃吧。

安乐永谖:连童年记忆也要伪造。哪有90后、80后的童年像她说的那样?她的团队是向“更无一个是男儿”的投机。

吉四六:毕业创作《前进,达瓦里希》 电影学院90后的画了一部莫名其妙的怀旧作品,说一个少女的童年记忆里的苏联,伤感于其解体。一班五毛得了个宝,求是都登了 ,说是人民怀念苏联云云。先别说故事的苍白,那画风,那造型,不是赤裸的抄袭美帝的《南方公园》么?

脚趾韩:这事真奇了个大葩的,王一琳看过的电影有《浪潮》《他人的生活》……

EnOlAgAy:萌化的邪恶将你们感动的痛哭流涕, 为”理想“,不要大脑。被伤害后,又装出一副楚楚动人的受害者样。只能说可怜人必有可恨之处。而且,是不是这个被证明失败的体制披上苏联洋气的外衣再加上稚气的表达方式他所说的道理就成了真理? 何况这经不起推敲的片子里只有简单粗暴的政治宣传,毫无任何道理可言。

王20130508辉:这片显然没有任何历史背景基础。在中国的宣传中,苏联从60年代就已经是苏修了,69年就苏联已经成了中国的死敌.到90年中苏关系才正常化,91年苏联就解体了。在那时的中国青少年心里怎么可能有什么”苏联梦’存在?

刘远举:创作者未明白的一点是,即使伟大的建设也仍要服从以人性为基础的经济规律与社会规律,所以,当这种浪漫情怀变为一种强制的时候,随着经济的必然凋敝,对自由权利的压制,也必然迎来其最终的“背叛”。其实,真正的背叛不在1991,背叛在浪漫的伟大建设中一以贯之!影片中所谓的“背叛”,只是当浪漫消失,背叛显露出来后,苏联人民对真正背叛的用脚投票。

刘远举:时间过去30年,左派青年们还是没有太大进步,仍然用着充满铜臭的商业社会创造出来的苹果、Intel、Adobe、FLASH来怀念“伟大建设”——这本身,是否也意味着逻辑的分裂,以及某种形式上对自由创造的背叛呢?《有人收获血色,有人收获浪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