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qlp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表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中透露,中国政府统计数据大幅度高估了中国的城市化率。报告认为,中国城镇化率将于2033年到达百分之七十的拐点。中国专家表示,统计数据失误源于户籍制度带来的问题。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星期二发布“城市蓝皮书”。中新社报道说,这份题为《中国城市发展报告》的蓝皮书透露,按照户籍人口计算,中国城镇人口约占总人口的35%,而全中国真实的城镇化率约42.2%,比去年中国政府声称的52%低约百分之十。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胡星斗表示,社科院的这个所谓“最新数据”其实早已为中国学术界人所共知,也是一个老问题。

“因为政府统计的城镇化率百分之五十而,它包括了农民工,如果剔除农民工,大概只有百分之三十五,这个大家早都知道。”

有关政府高估中国城镇化率的问题,胡星斗表示,这和政府当局的财政拨款有密切关系,其政策目的性极强。

“在计算城镇化率的时候就算上农民工,但在财政拨款的时候,为了不让农民工享受城市福利,就剔除农民工。有利的时候就算上,不利的时候就剔除。”

按照中国社科院的计算,中国的城镇化率,到2020年约为60%,到2030年中国城镇人口将达到九点五亿人,约占人口的68%,而到2033年中国将越过70%的城镇化率拐点,到2050年,中国百分之八十的人居住在城镇,之后这一数字将趋于稳定。

社科院的报告认为,农村人口市民化的过程,涉及到其获得社会福利和政治权利的演变以及社会身份认同,目前中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程度仅有百分之四十,他们在政治权利、公共服务、经济生活、文化素质等方面与城镇居民差距较大。

中国社会学者刘先生表示,在中国,城镇和非城镇居民的划分和其他国家非常不同。

“外国是通过工作、居住地方和生活方式来划分城镇和乡村。但在中国,这个主要体现了身份,政治和经济权利的不同。”

他表示,根据中国政府的发展策略,未来二十年,城镇化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核心,但中国城镇化面临两个较大的障碍。

“一个是户籍制度,阻碍城镇化进程。第二个是城市高房价,如果大规模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将形成一个城市贫民阶层,对社会经济发展不利。”

社科院的蓝皮书也认为,中国的户籍制度是城镇化的障碍之一。该报告建议中国尽快开展户籍制度改革,从原来的门槛式过渡到阶梯式,使进入城市的农村人口逐渐获得与城市人口相同的权益。北京的胡星斗教授也是这一建议的支持者。

“进入城市生活,三年五年之后,可以获得同样的待遇。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可以长一些,比如十年,其他城市三五年,小城市甚至一两年,农民工就应该可以获得完整的同城待遇。”

不过刘先生认为,中国八十年代初城镇人口约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二十,经过了三十多年的改革和经济高速增长,城镇户籍人口只增加到35%,显示中国城市的政府部门并不愿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分享利益。他认为,中国应该立即以一刀切的方式改革户籍制度。

“户籍改革最好是一刀切。中国宪法规定所有公民权利平等,中国许多行政法规都违反这个精神,户籍制度改革也是,造成了公民权利的不平等。所以应该尽快一刀切进行改革。”

中国是目前全世界仅有的实行严格户籍管理,并以户籍划分政治经济权利的国家。刘先生认为,中国应该借鉴其他国家的模式,尽快消除户籍歧视和城乡区隔,才能使中国的城镇化进程更为健康。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石山的报道。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