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部边远地区新疆几天来发生的暴力事件已经导致数十人丧生,而这一切都发生在一个敏感的日期到来前夕。中国问题观察家林和立如此分析评述北京少数民族政策的败笔。

(德国之声中文网)中共18大党代会于去年11月份闭幕后,习近平和他政治局中的老乡俞正声酝酿了一个鲜为人知的计划,目的在于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针对900万维吾尔人和600多万藏民少数民族政策的形象。

习近平的父亲习仲勋(1913-2002)曾担任中国国家副总理一职,在党内是一名自由主义的榜样型人物,曾经是胡耀邦(1915-1989)总书记的亲密战友。习仲勋在50年代和达赖喇嘛有过私交,他和胡耀邦都是知名的主张和藏人及维吾尔人实现和解的倡导者。

虽然习近平的父亲有着开明领导人的形象,但被视为作风保守的他和俞正声已经意识到,要想实现”中国梦”以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先制止西藏和新疆地区局势的进一步恶化。今年68岁的俞正声曾经是上海市委书记,负责领导党中央的新疆和西藏工作。他在山东任职期间奉行的改革措施曾受到中共前总书记赵紫阳的赏识。

友好的暗示?

俞正声在设法平息藏人在西藏以及其附近地区的自焚浪潮时,于今年早些时候向中国内外藏人代表发出暗示,表示北京或许会考虑和达赖喇嘛的特使恢复中断已久的对话。

最近,中国官方允许多个藏人寺庙公开悬挂达赖喇嘛的法相,后者在大西藏地区仍然是令人尊崇的领袖人物。同时也暗地里向少数几个流亡在外的藏人领袖发出邀请,让他们小心谨慎的前往中国。

但是,这类尚未成熟的努力,到现在为止更多的是一种缺乏实质的公关措施。而新疆4月以来发生的一系列暴力致死事件也葬送了这些努力的成果。

今年6月底,在相对和平的吐鲁番地区发生了一起袭击警察和平民的事件,已经造成至少35人丧生。

这一不幸事件的发生也让人们看到了中共安全制度盔甲间的裂痕:新疆2千2百万人口中有44%是穆斯林,在7·5事件四周年纪念日来临之际,官方几个月来一直对他们严加防范。四年前,约有200多名汉族占绝大多数的民众在新疆省会乌鲁木齐被害。这也是继文化大革命以来,中国爆发的最严重的种族暴力事件。

“胡萝卜加大棒”

2009年7月,时任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提前结束了在意大利参加G8峰会的行程,返回中国监督向新疆以及西藏地区增派武警的情况。胡锦涛于1988年至1992年期间担任西藏地区党委书记,曾专门负责制定中国的少数民族政策。

从那时开始,北京方面就开始奉行”胡萝卜加大棒”政策,在增加部署安全力量的同时也向当地投入巨资从事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福利系统的构建。

现在,习近平沿袭了胡锦涛的政策要点,推行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汉族化,让更多的汉族商人和工人进入,使得拥有传统思维的维吾尔人和西藏人在他们自己的家乡里被边缘化。

警察和身穿便衣的保安人员继续保持对绝大多数藏人寺庙和新疆地区清真寺的严密监视。有反北京思想倾向的宗教领袖人物的一举一动更是会受到进一步严格监督。

扼杀宗教传统

新疆人占绝大多数地区的政府禁止穆斯林信徒从事斋月或其他宗教仪式。彻底禁止高中和大学教授穆斯林宗教学及维吾尔语。

最近的新疆吐鲁番以及和田事件爆发后,官方坚持一贯说法,声称”国外敌对势力”需要为高涨的分裂主义负责。中国官方媒体表示,最近发生的一系列暴力事件是100多名曾经在叙利亚受过训练的圣战分子所为。

俞正声和政治局中负责安全事务的孟建柱上周迅速前往新疆,监督向当地增派武警官兵的进展情况。

俞正声率工作组抵达乌鲁木齐后表示,要保持对暴力恐怖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形成强大威慑力,坚决反对和打击暴力恐怖势力。他说: “要有效遏制宗教极端势力的滋生蔓延,引导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为新疆发展稳定作出更大贡献。”

“藏人和解秀”匆匆收场?

有理由相信这种强硬的态度只会让已经危险的局势变得更糟。他们首先必须避免自己受到党内其他派系的批评。而俞正声和他的西藏新疆问题工作组很有可能不得不让短命的”藏人和解秀”匆匆收场。

其次,中国官员和西藏以及维吾尔族代表沟通的渠道从来就未曾十分畅通,而现在更是遇到了进一步阻碍。北京方面强制关闭了由中国和少数民族知识分子创办的多家网站,这些网站致力于促进中国和藏人及维吾尔人展开对话。

目前,北京看来明显相信中央政府应该采取主动。在汉人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中,维吾尔人将会变得更加孤立。警察机关有信心通过更先进的侦察设备,有效的跟踪恐怖主义组织的地下网络。

而新疆暴力事件明显激增说明,有越来越多的维吾尔人愿意冒生命危险反抗中国的镇压。政府虽然加强了警力部署,但仍无法制止流血事件的发生。

众所周知,藏人虽然不愿意使用非和平的政治手段,但西藏的危险局势也同样一触即发。自焚事件的不断发生预示着有更多年轻一代的藏人愿意采取更强有力的抗议方式。他们对和日益强硬的中央政府展开对话已经不再抱有希望。

作者:林和立 编译:任琛

责编: 李京慧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