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一家金融公司調查香港年輕人的消費模式,得出的結論是,香港有好多「月光族」,年輕受訪者每七人就有一人,是賺多少花多少,月月花精光。

這項年輕「月光族」的結論,沒多大意外,令人感興趣的,應是這一調查的副產品,即今日香港年輕人的夢想。

這副產品令人感興趣,有兩個背景。一是歷史背景,香港以前曾被稱作「夢想之都」,那是因為香港既是個殖民之都,還是個難民之都、移民之都,因為不同原因湧到這裡生活打拚的人們,都懷著不同的夢想。這些夢想匯聚成香港的夢想,令香港成為一個國際都會。

再一個是現實的背景,那就是香港回歸了,對香港而言的「內地」(中國大陸),當局正推動著民眾去做「中國夢」。大多數香港人,特別是香港的年輕人,還沒有精神回歸,與那雲裡霧裡的「中國夢」相對應,到底有沒有「香港夢」呢?

這調查發現,超過三成受訪者最想達成的夢想是買樓(買房子),其次則是擁有更理想工作及更多錢,最後則是環遊世界。但這些夢想,做夢的人自己都不大相信可以實現。調查受訪者對達成夢想的信心,平均只有五點九分,算是剛剛過半。

其實這結果已經不錯了,因為調查範圍是「八○後」、「九○後」,他們年輕,多數還會做夢。如果年齡層放寬到不同年齡段,結果肯定會令人大吃一驚。

今年年初,香港心理衛生會曾有個「港人之夢」的專門調查,負責調查者說,當義工在街頭進行調查時,不少港人回應「我冇夢想」或「我冇諗過」,那意思是「我沒有夢想」或「我沒有想過」。

有夢想、又敢追夢逐夢,曾被認為是香港人的核心價值之一,所以周星馳的電影「少林足球」說:「人如果沒有夢想,和鹹魚有甚麼分別?」

香港人,今天真的沒有夢想了嗎?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