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獨有市場 只是有人沒看見

◎ 王松亭

有人說︰「台獨在台灣已經沒有市場!」中國維權律師陳光誠也呼應這種看法。台獨在台灣真的已經沒有市場了嗎?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應該先問:「現在的台灣人,到底是用什麼方式或態度維護自己的生命安全或價值?」

難道說,一定要有人當烈士,才叫做有市場嗎?對於台灣獨立的主張,在可以自由投票選總統和民代的現代,還需要那麼悲情嗎?其實,無論是一九九九年李登輝的「兩國論」,或二○○二年阿扁總統的「一邊一國」;當時的民調顯示,贊成者都是反對者的兩倍以上。二○一二年的總統選舉,雖然不是統獨公投,但不怕中國威脅,有所謂「台獨黨綱」的民進黨候選人小英,也獲得了將近四十六%的選票。

所以說,台獨不是沒有市場,而是台獨轉型了;沒有賣過去那種產品而已。經過了兩次政黨和平(除了阿扁總統被政治迫害之外)輪替;無疑的,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但「國格不正常」的國家。如果讓這個「不正常」極大化,那麼台灣就不是「國家」了。就像現在馬政府努力做的,無所不用其極要讓台灣早日變成中國的一省或特區。

台灣人以強大的民意,針對不合理的施政發聲;從人道關懷、食品安全、環境保護和社會正義成立社團或合作社,所有的心血付出都是在維護自己的生命安全或價值。從小處看,如果一個有很多年輕人在關心流浪狗處境的社會,基本上就是一個「正常」國家才會發生的事。這些和政權交替看似無關的草根活動,就是在將「不正常的國家」中的「不正常」極小化;當小到不能再小的時候,台灣自然就是一個堂堂正正的國家。久了之後,自然就會有制定新憲法的需求,以確保正常國家的成果。

(作者為在家烘焙師)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