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正在山西大同进行。在大同文瀛湖畔的太阳宫广场,来自全世界六大洲13个国家的22支队伍各自搭建一栋完全利用太阳能作为能源的住房,接受建筑设计、能源利用、工程技术及舒适程度等十项竞赛标准的严格考核,其中最美观、宜居、节能和创新的作品将获得冠军。

目前竞赛已经进入建筑搭建的最后阶段,明天各参赛队还有最后一天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最后的检查。在彩排与星期五的开幕式之后,从8月3日到8月13日将开放免费参观,其中有8天无需预约。竞赛优胜队伍的颁奖仪式将在8月11日举行。

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起源于美国,在2002年由美国能源部创设,目的是激励大学生投入能源创新活动。后来从2005年起每隔一年举办一次,今年的第6届将于10月份在南加州洛杉矶地区的橘县举行。在2010年这项活动扩展到了欧洲,与美国的竞赛在时间上正好错开,明年的第3届欧洲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将在法国举办。

中国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英文全称是Solar Decathlon China,简称SD China,或SD中国。SD中国由中国国家能源局与美国能源部主办,联合主办方还有中国财政部和住建部,支持单位为团中央学校部,承办单位为北京大学。这次是第一次举办,选择山西大同作为竞赛地点,其重要原因是大同东南方有恒山和太行山,海风很难刮进来,因此气候常年受高压控制,阳光充足,年均日照接近3000小时,是中国光照资源丰富的地区之一。

首届SD中国的22支参赛队伍中有8支是不同国家的混合编队,其中4支队伍由美中两国大学生联合组成,它们是桂林理工大学与美国阿尔弗雷德州立学院及美国阿尔弗雷德大学(Alfred State College, Alfred University)联合赛队,美国新泽西理工学院(New Jersey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与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合赛队,清华大学与美国佛罗里达国际大学(Florida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联合赛队,以及北京大学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的联合赛队。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看这四支队伍的太阳屋搭建过程实况图片及其示意图。同时建议住得不算远的读者,有机会的话抽空去大同亲身参与这一盛会。

桂林理工大学与美国阿尔弗雷德州立学院及美国阿尔弗雷德大学的新型农家院 他们跨越过去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的模式,将中国山西和云南农村院落的格局与现代生活及可持续利用的新能源技术结合在一起,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农家院。

桂林理工大学与美国阿尔弗雷德州立学院及美国阿尔弗雷德大学的新型农家院 他们跨越过去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的模式,将中国山西和云南农村院落的格局与现代生活及可持续利用的新能源技术结合在一起,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农家院。

美国新泽西理工学院与哈尔滨工业大学的Nexus house 为了适应中国城市化进程以及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他们制定了一个全新的过渡性住房的框架。他们的方案尊重中国传统家庭结构和农耕文化的背景,积极地面向社会和接受社会的变迁,以最小的结构形式和可持续利用的能源构建了一种过渡性社区模式,同时能够充分利用21世纪新媒体技术。

美国新泽西理工学院与哈尔滨工业大学的Nexus house 为了适应中国城市化进程以及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他们制定了一个全新的过渡性住房的框架。他们的方案尊重中国传统家庭结构和农耕文化的背景,积极地面向社会和接受社会的变迁,以最小的结构形式和可持续利用的能源构建了一种过渡性社区模式,同时能够充分利用21世纪新媒体技术。

清华大学与美国佛罗里达国际大学的O-house O-house采用模块化结构,可以适应不同社区的要求。其空间布局将居住和自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院落设计考虑到了通风采光的需要。加上先进的控制系统,这个灵巧洁净的O-house特别适合旅游行业与城镇改造的要求。

清华大学与美国佛罗里达国际大学的O-house O-house采用模块化结构,可以适应不同社区的要求。其空间布局将居住和自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院落设计考虑到了通风采光的需要。加上先进的控制系统,这个灵巧洁净的O-house特别适合旅游行业与城镇改造的要求。

北京大学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的太阳屋 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在SD大赛方面经验丰富,曾经在SD 2009中荣获第二名。这次香槟分校与北京大学合作参赛,他们的设计着眼于提高民众对太阳能技术、节能技术和低碳理念的理解,引发能源、建筑、商业以及相关领域的思想火花,促进低碳事业的发展。

北京大学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的太阳屋 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在SD大赛方面经验丰富,曾经在SD 2009中荣获第二名。这次香槟分校与北京大学合作参赛,他们的设计着眼于提高民众对太阳能技术、节能技术和低碳理念的理解,引发能源、建筑、商业以及相关领域的思想火花,促进低碳事业的发展。

(所有图片均取自SD中国官网)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