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I0011

(獨媒特約報導)根據香港聾人協進會的統計,本港約有9000名聾人及10萬名聽障人士。他們多從究打字員﹑餐廳下欄(收拾碗碟﹑清理垃圾)﹑維修技工﹑酒店房務部等。聾人工作時通常獨處,無需與其他人交流,實際與外界接觸的機會不多。即使他們有工作,但無法促進他們與社會的接軌。

位於紅磡的有情有意餐廳,為「聾健共融」踏出第一步,聘請聾人擔任樓面及廚房的工作。當中亦有弱聽及健聽人士,充當聾人及客人之間的翻譯。以餐廳作為平台,一方面使聾人走出後勤工作的局限,增加與外間交流的機會;另一方面以先行者感動其他餐廳推廣共融訊息。聾人,是耳聾心不聾,他們也有自己的想法﹑情感和技能。在餐廳中,聾人真正找到屬於他們發揮的天地,不但讓他們聆聽自己內心的想法,更讓健聽者走入他們的世界,聽聽他們的聲音。

「我們不是想『支持』聾人」

餐廳市場總監羅頌恩(Gladys)任職聾人餐廳前,原來從未接觸聾人的圈子,更莫說懂得手語。訪問開始前更反問記者:「為何你會以聾人作專題?」他表示,失明﹑啞﹑四肢殘障有表徵可見,但失聰卻是難以察覺。聾人,往往是較容易被忽略的一群。

得知記者有學習手語,Gladys隨即說:「你肯學手語已經好好」。因為一般人都慣性以聲音傳遞訊息,因此認為聾人可配戴助聽器來與健聽人士溝通。她認為社會對聾人仍有不公平對待,健聽人士對聾人仍有誤解及輕視。「我們不是想『支持』聾人,因為這代表了他們較弱勢需要我們幫助,帶有地位高低之分。我們的目標是給予聾人機會,令他們可以如正常人一樣生活。」Gladys提及,有些聾人堅持不佩戴助聽器,除了避免雜音刺激,更為了捍衛尊嚴。為何要他們聽健聽者說話,而不可以由健聽者主動了解他們的語言呢?

聾人失去聽力對工作效率的影響,相信是令很多僱主卻步的原因。其實,聾人難以「每事問」,每作決定前都會先自己消化。Gladys特別欣賞聾人比健聽者做事更專注及有條不紊。因為聽不到周圍的聲音,所以只會集中在當前工作。即使在忙亂的午餐時間,要他們沖飲品也不會漏單。

DSCI0002
一間餐廳結集了聾人﹑弱聽及健聽人士,要傳遞訊息實在不易。健聽人士故然沒有學習過手語,即使是弱聽人士與聾人之間的手語亦有差異,因此「包容」是十分重要。

「聾健共融」的大家庭
訪問期間,Gladys不斷提及「感恩」一詞。餐廳裏不少健聽員工願放棄酒店的高薪厚職﹑「自動減薪」,「跳糟」到這裡工作。他指著穿梭餐廳﹑忙過不停的經理Sunny笑說:「為了向聾人簡介工作,竟然一個人寫滿整個大黑板,希望令聾人員工明白。雖然一邊叫累,但又落力去做。」更令Gladys佩服的,是Sunny堅持懸空一個高級職位:不對外聘請,而在內部升遷聾人弱聽員工。「他(Sunny)寧願現在少一個員工,自己『踢晒腳』,希望給予聾人弱聽員工一個機會。」

另一邊廂,被Gladys稱為「威哥哥」的總廚,在訪問前一天的員工燒烤日中,不但預備大量食物,更自願留守看舖監督裝修。廚房工作給人危險的感覺,聾人失去聽力可能有更高風險。威哥哥說,從前也曾跟聾人廚師在酒店工作,但只會以紙筆傳遞訊息。來到這裡,因為覺得寫字太慢就學起手語,反而令他跟聾人關係更親密。得益的不止是聾人,健聽人士擺脫了一般公司的工作壓力,與聾人一起開玩笑。

店子裡除了聾人外,亦有弱聽員工,芷珊是其中一位。在餐廳當侍應前,她曾到便利店整麵包及到工場切割寶石。經香港聾人協進會介紹才到這裡工作,她坦言「好開心」。從前無法與健聽人士溝通而被同事責備,亦因為獨處工作而覺得孤單。擔當侍應後,不但成為了聾人的翻譯,更可以帶領「無聲飯局」,教健聽人士手語,變得更加主動開朗。眼看她與聾人或健聽同事相處得樂也融融,這份工必然是她做過最好的工作。

無可否認,聾人與健聽者之間有著言語上的阻隔。然而在餐廳中,即使聽不到聾人的歡笑聲,也可以感受到他們的歡欣。

餐廳希望傳遞「聾健共融」的信息,於八月舉辦「無聲飯局」,讓公眾感受聽障人士的生活漠式,
詳情

編輯:方鈺鈞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