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1日的遊行意義重大,除了是所謂「七一十週年」外,在「佔中行動」鬧得沸沸揚揚的情況下,更是市民顯示爭取普選的決心的機會。筆者幾乎每年也參與七一遊行,但今年卻首次以採訪者的身份置身其中,感覺截然不同,更能體會一衆同路人不論天氣酷熱,或狂風暴雨,仍堅持上街的心情。

市民無懼風雨的決心
經過六四晚會那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雨,七一當日的天氣頓成熱門話題。早在六月中就已有資深傳媒人透露有關梁振英向解放軍借用人造雨,企圖減少上街人數的傳聞。不論傳聞孰真孰假,其重要性是在顯示出特首的誠信已破產,市民寧願相信他為保特首之位,不惜做出任何欺詐的事。

事實上,天氣從不是影響上街人數的主要因素,香港七月酷熱的天氣根本就不適合作長時間的戶外活動,雖然今天刮起三號風球,雨下得兇,,但遊行當日洶湧的民情已說明人心所向,數十萬人撐著雨傘,目光堅定地向著同一目標進發,更突顯這個受中央操控的傀儡特區政府的庸碌無能,以及港人爭取改變現狀的決心。

眾志成城的倒梁遊行
下午一時左右, Socrec採訪組從銅鑼灣Sogo出發,先經過擠滿了街站的紀利佐治街,除了各大政黨的街站外,更有不少民間團體努力向市民闡述其理念,解釋其上街的目的,如在梁振英上台後才組成的保衛香港自由聯盟和在月前落力支持碼頭工友爭取權益的左翼廿一,以及一些環保團體都紛紛舉起旗幟。我們進入維園後,距離出發時間還有差不多一小時,眼見不少市民已在球場等候,高舉著預先準備的橫額、直幡。

梁振英上任一年,民望屢創新低,直迫董建華零三年七一前的水平,港人對一國兩制的信心淨值跌至零,顯示市民對這個管治班子極度不滿。有說七一遊行的訴求一向都是百花齊放,而明顯地,今年的訴求卻是一面倒地要求梁振英下台和落實雙普選,其他訴求如環保議題、動物權益、關注精神病人、小班教學、集體談判權、居留權等問題,也源於目前不建全的政制,以致政府政策傾向社會上小部分既得利益者。因此,根本問題始終是香港缺乏一個民選、向市民問責的行政長官和全由直選產生的立法會,唯有確切回應市民訴求,選出一個屬於香港人的特首,長年累月堆積下來的社會問題才有機會得以解決。

遊行人數成疑 43萬太保守
儘管各政府官員不斷強調上街人數不重要,重要的是市民的訴求,但事實上,特區政府和中央也高度關心今次的遊行人數。因此特意設計的回歸慶祝活動也特別多,還遍佈了全港十八區,希望能吸走部分遊行人士,又或藉此向大衆宣稱支持和反對政府人數不相仲。遊行人數向來衆說紛紜,警方胡亂公佈的數字, 連成名教授也直指港大統計的模式有問題,而民陣公佈的也備受爭議,不少遊行人士皆認為大會公佈的43萬太保守,翻查資料,原來民陣的統計一向惹人質疑。早於2003年,民陣公佈遊行人數為50萬,有說政府用直昇機點算遊行人數為67萬5千人,既然民陣的數字較這個還少,政府當然懶得澄淸!再說2005年時,民陣於遊行後公布的人數為4萬5千人,但後來卻減半,再宣佈只有2萬1千人,令遊行人士非常不滿。既然遊行已是本港市民向政府表態的工具, 而政府又對人數這麼著緊,主辦單位為何還不汲取教訓,以更精確的統計方法、工具計算呢?

官逼民反的政府
除了遊行數字外,大家最關心的是梁振英及其班子的反應。面對數十萬人上街,梁振英始終無動於衷,只偱例說會聆聽遊行市民的訴求和適時為政改進行諮詢。而一衆建制立法會議員竟在「正視七一遊行市民訴求」議案投下反對及棄權票,明顯是漠視民意。我們現在可以做什麼?相信大部分港人和筆者一樣,希望以談判,商討方式解決問題, 一向以為上街表達訴求已是很「激進」。可是特區政府始終如頑石一塊,經歷國教一役仍不引以為鑑,以為用強硬手段便可逼市民就範。這樣下去只會逼使溫和的一群也按捺不住參與更激烈的行動,由學者發起佔中行動便是活生生的例子。特區政府對佔中行動的擔心,在其操控的「愛字頭」組織的行動可見一班。事實上,如佔中發起人所說,佔中只是迫不得已的最後一步,如特區政府願意履行承諾,與港人磋商並達成一個符合國際公約而普及而平等的2017年特首選舉方案,佔中根本不會發生。特區政府,你要逼我們公民抗命麼?

文:SocREC 特約記者Agnes
編輯:木

﹣﹣﹣﹣﹣﹣﹣﹣﹣﹣﹣﹣﹣﹣﹣﹣﹣﹣﹣﹣﹣﹣﹣﹣﹣﹣﹣﹣﹣﹣﹣﹣﹣﹣﹣﹣﹣﹣﹣﹣﹣﹣﹣﹣﹣﹣﹣﹣
我們在2010年8月1日成立了 SocREC 社會記錄協會,參與者全是以肩負報導真相為己任的義務人士。目的是盡量為發生在這個城市中,不被主流傳媒關注的社會議題留下記錄,並通過互聯網免費發放給公眾。

七一遊行直播重溫:
http://new.livestream.com/socreclive/01JUL2013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