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海外版評論文章稱,當年四萬億投資帶來負面效應,令人心有餘悸,而現時的投資方法較準確及明確。

評論指出,為緩解當前經濟下行壓力,投資將在穩增長中繼續發揮重要作用。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近日稱,中國投資需求潛力依然巨大,支撐投資增長的基礎比較穩固,全年投資有望保持穩定增長。

他透露,下半年,國家將採取多方面措施,充分發揮消費的基礎性作用和投資的關鍵性作用。有關專家指出,新一輪投資更加注重其合理性和科學性,不是簡單地產刺激經濟打一劑「強心針」,而是有利於經濟結構的調整和可持續性發展。

該評論稱,一段時間以來,大家有點談「投資」色變。然而,事實上,今年以來,投資較好地發揮了對經濟增長的關鍵作用。據徐紹史介紹,今年投資保持平穩增長,結構進一步優化。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1%,比去年同期回落0.3個百分點,增速總體比較穩定。民間投資增速快於同期整體投資增速,增長23.4%,佔比持續上升達63.7%,比年初提高2.3個百分點。

人們對「投資」心有餘悸,與當年「四萬億投資」的負面效應有關。專家指出,相比「四萬億」,此輪投資定位更準確,目標更明確,更有利於經濟結構的調整和未來可持續發展。

「當時四萬億投資是應急,有些專案沒有充分論證其可行性和風險性,而且政府行政干預過多,造成了投資效益不太高,有些還加劇了經濟結構的扭曲,加劇了產能過剩。」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資訊部部長徐洪才說,此輪投資是通過增量資金投入,帶動資本的存量結構和經濟結構的調整,而且政府不再大包大攬,其資金只是起引導作用,更多的是把投資機會讓給了民間和市場。

據了解,新一輪投資重點明確。徐紹史說,要保證有限的政府投資投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主要包括:「十二五」規劃明確的重點建設任務,棚戶區改造及市政配套基礎設施,交通基礎設施,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具備建設條件的能源專案,蘆山地震災後恢復重建等。

新一輪投資是否會造成新的浪費和產能過剩?專家指出,如今的投資都是在補短板(弱點)行業和歷史欠帳,不會造成浪費。同時,民間資本參與投資有助於提高投資效率。

徐洪才指出,很多新投資是在補短板,如棚戶區改造、中西部地區鐵路投資、大中城市城際鐵路和地鐵建設,這些投資能改善人流和物流效率,改善民生,也是低碳綠色的投資;還有的投資比如寬頻建設等,有利於新的消費熱點形成;再比如地下污水管網等基礎設施投資,有利於城鎮化和環保建設。

「以上投資是有重點的,有選擇的,不是一哄而上,也不是投向產能過剩和高污染的重工業。」徐洪才說。

政府在投資中從主角轉變為引導、服務和監管的角色,也讓新一輪投資具有了新意。徐洪才表示,政府簡政放權,改善服務,加強監管,降低了人流、物流、資訊流等生產要素的成本。

(人民日報海外版)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