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局近来要求新闻工作者努力学习,增强马列主义新闻观。德语媒体指出,对中国记者们来说,其职业操守的标准将更加模糊。

德国之声中文网)持批评态度是公认的新闻记者的第一职业特点。随着北京当局要求新闻工作者必须参加马列主义新闻观培训课程,记者的这个“第一天性”受到质疑。9月18日一期的《柏林日报》指出,对提高“思想性”的要求将使记者们在履行其“批评”职责方面无所适从:

“若同80、90年代的千人一面相比,中国的媒体界今天可说是多彩多姿了。那时,从内容、语言到版面,各家报纸之间的雷同犹如两个鸡蛋之间的相似。现在,中国国内有2000多家报纸,近9500家杂志……内容上,从天文、地方建设项目,直到花园设计,无所不包。……即使是党报也时不时涉及单亲教育、同性恋或家庭暴力等题目,而且带有批评色彩。杭州的《钱江晚报》和上海邻城无锡的《无锡日报》,读来犹如德国的地方报刊。……不过,有强烈批评精神的记者却仍度日艰难。一名更愿意在网上而不在报纸上表态的记者便告知,‘大多数寻求新闻出版自由的人离开了,或改行了’。然而,即使是在网络里,一个人若想表达不符合官方所希望的路线的意见,以后也会遇到麻烦。国家主席习近平不久前号召干部们打击‘散布谣言者’。他称,务必要打赢‘公众舆论仗’,党的舆论队伍必须占领新媒体阵地。根据党的旨意,约3万名监控员已经在实施网络监控。不久之后,队伍还将扩大,从事过滤、搜查和威胁。在‘破坏国家安全’的指控下,几乎任何一个不受欢迎的写手都可以被下网。

“至于国家何时动手,何时不动手,则难以逆料。对编辑部定有语言规则。对党执政的质疑、对国家领导人生活的提问、宗教议题、西藏、台湾和天安门,都属禁区,如定要涉及,就至少需申请特批。剩下的就首先是自我审查了。

“记者们很快就会清楚,通常是党员的那位编辑部的负责人—他本人又受到主编的控制—会批准哪篇报道,不同意哪篇报道。他们有时也可以批评性地报道尤其是同本省无关的个别事件。对整个制度,他们绝不可以提出任何质疑。……即使是希望在华工作、首次在外交部登记的外国记者也需参加某种审查对话。主管官员会问,‘您报道客观吗?’,‘公正吗?全面吗?’至于他如何定义这些概念,他当然是不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