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 水间云

香港自然而然地成为许多这一类家长的选择,尤其是1997年香港回归以后,(这些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在这儿就更加安全了。

—————————————————————————-

最近,由于一些并不怎么具有爆炸性的所谓“爆炸新闻”,一些在国内身居要职或曾身居要职的重要人物的儿女,甚至孙辈们重新获得了公众的关注。

这些(重要人物的)后代很多都出生于大陆,现在在香港工作、生活。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其中有些人在美国读完大学后来到香港。

而另一些人的家乡则为上海、北京等城市。在那儿,他们“身居要职”的父母或是亲戚既想把自己的孩子送出国镀金,过一种不一样的生活,但又不愿意让他们到太远的地方去工作、生活。

举个例子,这些“重要的家长”们可能认为,美国那类的国家不够安全。

香港自然而然成为许多这一类家长的选择,尤其是1997年香港回归以后,(这些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在这儿就更加安全了。

一旦发生了什么事想要立刻回到大陆,这些孩子可以随时这么做——只需要到机场买张机票就行。两三个小时之内就能回到上海或北京,被他们那“重要的家长”们好好地保护起来。

万一哪一天这些“重要的家长”们在大陆有了麻烦,他们的孩子也可以很快订好航班,飞离香港。

对《纽约时报》来说,向其全球的线上读者发布诸如:中国光大集团董事长的孩子,或是曾在北京工作的前铁路高级官员在摩根大通公司香港办事处上班的新闻也许算得上是个大爆料了。

这是一种暗示,暗指摩根大通想通过这些特殊的中国关系获得订单。而这对美国(制定的)针对跨国公司境外运作的反腐败法而言,是一种破坏。

对我而言,真正的信息来自于对时机的把握——为什么美国政府现在才感到恼怒?为什么是中国光大银行?又为什么(时间恰好)在其将要在香港上市之际?

我相信,这些大银行之间的特殊关系绝不是你在浏览相关新闻时所看到的所谓“令人惊奇的消息”。

在《纽约时报》报道了这些“特殊的中国孩子”得到了工作邀请之后,最新的消息是,现在,他们正考虑调换工作。

公正地说来,他们中的一些拥有很好的教育背景并试图保持低调,专心工作。其中有一位还向我抱怨过媒体对他的过度关注。

“在大学里我学的是金融,不在投资银行或者私募股权基金工作,难道我应该回家和我父亲那样去做一个政治家?那样的话有些人又会说中国就像朝鲜,搞的是家族政治。他们对中国总是颇有微词。”

这是他个人的抱怨。你能领会(其中的意思)吗?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