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

2013年9月28日,政府歷史性公佈香港首條官方貧窮線,但不論梁振英、林鄭月娥、政府報告,都同樣在概念上犯下嚴重錯誤!政府以「相對貧窮」的概念定義貧窮,「入息中位數50%」作為貧窮線,貧窮人口為131萬,現金福利轉移後的貧窮人口為102萬。梁振英在演說中表示,「滅貧是不可能」,政府出版的《2012年香港貧窮情況報告》亦指出「統計上貧窮人口永遠存在」,但這兩點都大錯特錯。

滅貧不是不可能
筆試嘗試以兩個簡單例子,說明若以「入息中位數50%」定義貧窮,概念上是可以出現「沒有貧窮」及或「福利滅貧」的社會︰

1) 沒有貧窮:
試想像,現在香港社會,有5個1人家庭,收入分別是:
A – $4000、B – $5000、C – $7200、D – $10000、E – $13000

現時香港1人家庭入息中位數為$7200,入息中位數50%(不是平均數)是$3600,在這5人社會當中,以現時政府定義的貧窮線計算,沒有人是貧窮的。這是基於各階層在社會上有相近的工資收入,最窮的A入息超過在位處中位的C的50%,貧富距離有限。可惜,現時香港貧富懸殊嚴重,堅尼系數0.538,基層工資水平甚低,「沒有貧窮」的情況,實在與香港距離很遠。

002

2) 福利滅貧:
另一個情況,是社會出現更低收入的個案,有5個1人家庭,收入分別是:
A – $1000、B – $5000、C – $7200、D – $10000、E – $13000

入息中位數50%是$3600,5人當中有1人(A君)是貧窮(亦是香港現況),如政府進行介入,收取一定稅款及發放福利,例如向E收稅$1600、向D收取$1000,再向A提供$2600的福利,計算除稅及現金福利轉移後,情況為:
A – $3600、B – $5000、C – $7200、D – $9000、E – $11400

003

入息中位數不受影響,A在現金福利轉移後所得為$3600,即是脫貧。這樣,5人已全是非貧窮戶。即是說,若以入息中位數50%作為貧窮線,配合適度的扶貧政策,在除稅及現金福利轉移後,社會是可以沒有貧窮人口的!

另一方面,林鄭月娥亦指出,只要148億元,每戶每月$3100,便可將102萬人提升至貧窮線以上,亦即脫貧,明顯與「滅貧是不可能」及「統計上貧窮人口永遠存在」有矛盾之處。

滅貧,是一種決心

上述2個例子,旨在簡單說明,消滅相對貧窮在概念上是可行的,現實社會,當然比上述的「5人社會」複雜得多,要將貧窮人口減至零,亦是相當不容易,然而,「滅貧」,不單是一個結果,而是一個方向,更是一種決心的表現。

事實上,世界各地,不論以絶對貧窮或是相對貧窮方式定義貧窮,都有眾多訂立滅貧目標的例子:

  • 聯合國在千年發展目標(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當中,訂立多個目標,例如令每日不到1美元維生的人口比例減半、挨餓人口比例減半等等。
  • 樂施會資料亦指出︰英國政府在1999年己訂目標,六年後減少貧窮兒童人口達25%,在2010年更達至減半的目標;最終可以在2020年,完全消除兒童貧窮。愛爾蘭政府在1997年訂目標,於10年內,將「一貫貧窮」人口(consistently poor)由9-15%降至5-10%,結果在2000年已達標。

雖然世界各地仍存在相對貧窮,但不同國家或組織,也訂出具體的減貧目標,制訂扶貧政策,改善基層生活。可惜,今次貧窮高峰會,訂立了貧窮線,卻沒有具體的減貧目標及扶貧政策,就如醫生診症後不給藥方。梁振英在高峰會開初便強調「滅貧是不可能」,明顯是政治卸膊,與他在競選時的雄心壯志大相逕庭,令人徹底失望。

陳紹銘
前線社工、香港政策透視執委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