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何時機械人是動畫的主流,但近幾年機械人動畫買少見少,改而流行一大堆輕小說改篇的動畫。想不到今年夏季番竟然一反常態,一口氣有三部機械人動畫放送,叫我等一眾蘿蔔迷萬分雀躍。打頭陣先有雷聲大雨點小,虎頭蛇尾劇情嚴重暴走的「革命機」,接下來有走戰隊路線的黑馬「銀行機攻」,最後就是這套科幻小品「翠星上的加爾岡緹亞」。

若果一心只想看機械人連場激戰的朋友,恐怕會對「翠星」感到失望。雖然第一集開場的人類艦隊大戰外星異形,足以比媲「英雄時代」般的史詩式氣勢,但機械人並不是「翠星」的故事重點,主角從冰冷的戰爭機器,找回人類感情的反思之旅,才是這套科幻動畫的主題。當然觀眾絕不用擔心Production I.G.的技術能力,不論是畫面構圖,動作分鏡,劇本形成,還是配樂,皆屬頂級水平。特別是結局那場一對一的機械人對戰,更是難得一見超乎水準的顛峰之作。只不過一下子從全人類總動員的宇宙大戰,跳到相對平靜和平的未來水世界,氣氛落差太大讓觀眾一時間適應不過來,然而這個落差正正本劇想要表達的主題之一。

從細微之處可以看到這套動畫的製作十分認真,其他動畫是不論是外國人還是外星人統統都說日語,這套動畫為加強刻畫主角孤身一人流落陌生星球的文化衝擊,當主角和地球人對話時改以不知什麼語言來配音,突顯出因語言不同引起的溝通困難。編劇更在對白設計上細心地經營舖排,帶出語言是文化的載體的道理。初時主角要依靠電腦翻譯來與人對話,有些字電腦無法直接翻譯,因為他的語言根本沒有那個慨念,要其他人替他解釋那個字的意思。從主角用日語說出第一個單字「謝謝」,到後來能夠勉強生硬地與人交談,他不單只是學習一個新的語言,他更是在學習一個新的文化,不斷地吸收新文化的新想法,而自已的想法也跟著一點一滴地改變。

「翠星」的故事十分工整四平八穩,主角的成長和改變舖排得有條不絮。可惜全劇只有短短十三集,因編幅所限配角的著墨不多,劇情主要圍繞著主角發展。作為一個科幻故事,這劇的內容也很充實,探討何謂人類的主題,留給觀眾很多思考的空間。主角是銀河聯邦的士兵,從小被貫輸的思想,便只有與太空烏賊的作戰,戰鬥成為他人生的唯一意義。作戰撤退空間跳躍出了意外,讓他流落在六百光年外的地球。當時的地球已因全球暖化,海水上升淹沒全部陸地,留下來的人類在船團上生活,打魚在船上耕作自給自足為生,或在海底尋找舊世界的失落寶物。船團的生活美好和平,就算有海盜為患,也只是小規模的不流血衝突,與銀河聯邦的全民皆兵,隱約成為一幅互相對應的圖畫。主角在船團的生活中,感受到人類應有的感情,學懂戰鬥的意義是守護愛護的人。在主角與生病男孩對話之時,問他假如有一天人類戰勝了太空烏賊,試想像和平後的日常生活,他還未能明白其中的意義。到後來主角重遇上校,加入其鐵腕統治的船團,目睹上校船團像銀河聯邦般把船團中沒有用的人殺掉,他才忽然開竅反抗一直以來視之為理所當然,埋沒人性的冷血制度。

除了主角的思想有成長改變外,人工智能機械人錢伯同樣也有改變,也許它才是這劇的真正主角。它除了擔當主角和地球人的翻譯外,它的吐嘈更常常一的中矢,道出主角思想上與地球人的不同。人工智能有其機械死板的個性,搭上個不懂人情世故的主角,亦是本劇的眾多幽默笑點之一。最後一戰錢伯捨身成仁,彈出主角讓他活下去,或許錢伯已學懂人類的感情,從人工智能進化為人。在何謂人的爭論中,錢伯也有一番獨特見解。主角在舊世界海地基地中,得知太空烏賊前身原是人類的秘密,推翻太空海賊是人類敵人的信念,一時間陷入自我否定的精神危機。當地球步進冷河時期,變得不適合人類生活時,人類為如何延繼生存分成兩大陣營。其一主張對人類進行基因改造,讓人類的身體進化,不單能適應水世界,甚至能在宇宙中自由活動,而另一陣營認為讓人類變為太空烏賊是違反人類的本性,於是千年大戰從地球一路打到上太空。錢伯很簡單地判斷太空烏賊不是人類,牠們捨棄人類的知識和理性,退化為只順從生存本能的群體動物。人工智能機械人是人類智慧的產物,錢伯不能接受人類不需要電腦和機械人,其推論用它的自我存在來決定人類的定義。

看「翠星」實在沒有什麼可挑剔之處,若果夾硬要說一點批評的話,我認為劇情悄欠驚喜,可能同類題材的科幻故事看了很多,總覺得我早已估到劇情發展。不過說回話來如果劇情超展開,恐怕我會罵聲四起更加失望,兩者比較還是我寧願現在的劇情合情合理好些。跟據最新消息,「翠星」將會開拍第二季,我想觀眾最關心的是,錢伯會否以某種式形復活,它可是劇中最高人氣的角色啊。

原文連結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