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女歌手张悬11月2日在英国曼彻斯特举办小型演唱会时,从台下观众手里接过一面“青天白日”旗帜,并用英文对观众说,“这是来自我家乡的国旗”。台下一名大陆女学生也用英文说,“今天不谈政治”。张悬当时回应,“这不是政治,这只是一面旗子”,她还进一步说,“这句话应该是从电视上学来的吧?或是电影上面?”等等。

张悬这些回应很快传到中国大陆互联网上,引起部分网民的强烈不满。在过去几天大陆网上对她的批评逐渐增多,包括一些情绪激动的指责。但伴随着这些批评也出现为她的辩护声。张悬5日通过互联网发表一4000多字的声明,对自己在曼彻斯特的表现进行辩护,并表示“我愿承担一切损失自行取消(将在北京举行的)演唱会”。

张悬的父亲、台湾海基会原副董事长兼秘书长焦仁和6日接受媒体采访,帮助女儿做解释,台湾“陆委会”高官也就此表态。事情像是“越闹越大”。

几乎所有接受《环球时报》采访的大陆学者都表示,不希望张悬演唱会风波上升成政治事件,它应以民间摩擦的应有方式解决。

我们认为,两岸之间围绕国家认同的敏感是客观存在的,如果在两岸之间穿梭的艺人等公众人物都能够意识到这种敏感性,并能较准确地保持言行得当,两岸公众包括网民也能理性看待这当中细节上的偏差,是最好不过的。

针对张悬在演唱会上的行为,大陆学生发出呛声的反应是即时、天然的。之后大陆网民针对张悬回应表达不满情绪,也属互联网上的常态。对整件事的来龙去脉,两岸主流社会大概都应予以理解,不推动其进一步发酵。

两岸“九二共识”既明确,也有模糊的空间。针对张悬风波在互动中产生的一系列细节,两岸舆论不应深究。其实对两岸交往中一些涉及政治层面的细节,过于深究也会让沟通难以为继。

从技术层面讲,当一名公众人物被“挑出毛病”时,如果它真的是无意中出现的,那么当事人以保持低姿态为宜,或者自己低调处理,或者以质疑者能够接受的方式和态度做解释。张悬从一开始的回应就显得偏多,表现出争论的姿态,其实这样做对公众人物处理舆论危机通常是不利的。

中国大陆互联网上的情绪遇事常很激烈,这不是专为张悬准备的待遇。让网民去理解一名公众人物,这不是互联网的逻辑。唯一的有效法则是公众人物理解网民,与网上舆论友好相处,并且加强对网上呛声的承受力。

随着两岸交流在各个方向密集交叉,民间发生摩擦的机会必将增多。两岸政治尤其需要能够包容这些摩擦,不能让任何磕碰成为两岸集体情绪对撞的导火索。

张悬是在曼彻斯特与大陆留学生发生摩擦的,随之蔓延到两岸舆论场上。这提供了一个对很多公众人物颇具意义的案例。信息在互联网时代流动之快,使得每位名人在一个角落说话时,必须想到那个角落连着整个互联网世界。

两岸关系这几年发展很快,但很多隔阂犹在。张悬风波的发生是这一复杂现实的反映,但我们相信它能很快过去。因为两岸关系的大趋势是继续往前走,它对民间摩擦总的暗示是淡化,而不是升级。▲(作者是环球时报评论员单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