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数据的安全与隐私成为全新的命题。最近的美国监听德国总理默克尔事件和之前的斯诺登事件,都使得对这个话题的争议愈发激烈。中国的网络安全程度如何?西方如何看待中国网络安全?互联网的使用者应该怎样保护自己?

吉迪恩•拉赫曼(Gideon Rachman),英国《金融时报》首席外交事务专栏作家在FT中文网2013年度高峰论坛上提到,欧洲一些商人,因为担忧中国的信息安全,甚至不敢把笔记本电脑带到中国来。

“你可能过于高估中国的窃取信息的能力了。”李晓东,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执行主任提供了几个数据:“2012年,中国有1400多万台设备被人植入程序,其中1000多万台是被美国的设备控制的。当然,这些美国的设备也不一定是被美国人控制的。那么美国政府和机构有否为中国网络安全做出努力?”他强调,在互联网安全上,国家之间需要信任和合作。

前美国CIA雇员、美思明治集团亚洲地区执行总经理费引迪(Randal Philips)则提到:“我可以确定地说,我为CIA工作了20年,为美国政府搜集信息,即使你找到了对美国公司有利的信息,我们也不会把这些信息给这些公司。这和我们在中国或其它一些国家和地区看到的情况不一样。

在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信息安全系副教授文伟平看来,信息不安全和信息安全是一个博弈过程。他强调说:微博社会关系可以把信息进行复制,有了这个条件,供给者就可以利用网络上的社会关系发动一些钓鱼攻击。从信息安全技术的角度,确实没有通用的办法完成对信息的保护。因此,信息没有绝对的安全,

奇虎360首席隐私官谭晓生指出:“微软今年3月公布了一个报告,中国恶意软件感染率是全世界最低的,大家可能恐怕难以相信,这只有全球平均数的10%。”他指出,网络攻击是无国界的。作为互联网用户,网民在大胆享受网络带来的各种便利的同时,也要积极保护自己。谭晓生给了大家一些安全建议:一、不管是PC还是手机,装上安全软件;二、把密码分三类,第一级是游戏娱乐类的;第二级是有关隐私信息的;第三级是和钱有关的。只要服务商允许,密码尽量设置在15位以上。

除了个人信息安全需要保护之外,李晓东还指出:国家之间为了网络安全问题而坐下来谈合作,是未来五到十年十分重要的问题。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