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信力建 

跟以往一样,接近年尾就是我们国家“捷报频传”的时候——这不,最近又传来特大喜讯:12月2日1时30分,搭载着嫦娥三号的长三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而就在今天凌晨4时35分又佳报频传,“嫦娥三号”着陆器和巡视器成功分离,“玉兔”驶进了月面。此次 “嫦娥三号”发射任务的主要环节是近月制动、变轨、软着陆和两器分离,另外,中国探月工程的下一步计划是从月球采样返回,将在2020年以前实现月球无人采样返回。

不过,作为一般纳税人,我们或许应该问问这个问题:这项耗资巨大的工程在科学和实际应用上,有没有真正意义?一般认为探月有三大意义:首先是高位置资源。“站得高就望得远”,目前的通信、气象、资源等应用卫星都是因为拥有高位置而发挥作用,月球比卫星更“高”,从那里回望地球必然有不同效果。其次是微重力和高真空环境资源。重力只有地球六分之一而且没有磁场的月球,如果生产新型合成材料或生物药品,将会获得混合非常均匀的产品。由于月球没有大气,以月球为基地观测宇宙,用40厘米直径望远镜的观测效果就相当于地球8米直径的望远镜。最后是矿产和能源资源。已经发现月岩中有100多种矿物,其中有很多是地球稀有矿物。有人预计,全世界煤炭还能开采100年,石油70年,核电需要的铀矿,按目前发展速度仅能用50年。如果利用核聚变发电,氦-3是最安全最清洁的能源,然而地球上的氦-3仅有15吨左右,尚不能支持美国半年的用电量。月球上的氦-3最保守估计可供全世界开采500年。然而,细加分析,这三大意义恐怕都是很难实现或者是可以替代的:比如“高位置资源”与“微重力和高真空环境资源”就完全可以在我们已经建立了的太空站上进行,不一定非上月球不可;而所谓“矿产和能源资源”则因为开采成本太大,而没有实用价值。

当然,如果我们换一种角度——比如我们探月不是为了科学与实用,而是为了审美,那这项工程还真有其不可替代的意义。

探月可以是对神话的审美。月亮是距地球最近的一个星球,千百年来,美丽的银色月光使人类很早就产生一睹其“圣地”的美妙幻想——38万公里之外的“月球”那么远,抬头能见的“月亮”却这么近;就像《诗经·月出》所描摹的,月如美女,美女如月,人类如果没有月亮,诗意与美好就失掉了大半。我们古老的祖先,派了嫦娥率先到月亮上去,这是多么聪明睿智的探月举动。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的时代,古人就开始了人文意义的思想追求与精神探索。一个爱月的民族,一定是个爱美的民族。从“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有花方酌酒,无月不登楼”,到“月亮走我也走”、“月亮代表我的心”,再到今天“我和月亮不得不说的故事”、“让我们去团购一个月亮吧”,月亮从来都是那么的美丽美好,让人心颤。巧的是,这次“嫦娥”的发射地西昌,就被称为“月亮之城”,因为海拔、气温、日照、经纬度等条件好,加之空气能见度高,所以月亮又大又圆又亮。月亮是美的,嫦娥是美的,“嫦娥1号”被韩国媒体翻译成“美女1号”,这多么人文,多么有趣。李商隐曾有诗叹嫦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奔月,是中国脍炙人口的神话故事,从古代起,人们就对月亮有着无尽的遐想,无论月宫中住着月兔还是嫦娥姐姐,都充满了对月亮的美好向往。而探月正是这些美好梦想的现实版本。

当然还可以是政治的审美。早在1958年5月,一心做世界领袖的毛泽东在八大二次会议上就兴致勃勃道:“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毛泽东还形象地说:“鸡蛋大的我们不放,要放就放它个两万公斤的!结果赢得了满场热烈的掌声。毛泽东指的“鸡蛋大的”东西,是美国在该年1月份发射的那颗重8.2公斤的圆柱体,这是人类的第二颗人造地球卫星。在这之前,1957年10月,苏联发射了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在毛泽东看来,放卫星是国家实力的体现。毛泽东在天安门上昭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之后,又发出了向太空进军的号令。7月1日,他在诗里写道“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表达了他对宇宙太空的奇特想象。10月,他在钱学森的陪同下观看了中国科学院展出的运载火箭模型、高空探测仪模型以及中国空间技术发展早期的设想蓝图。12月底,这位颇具浪漫气质的领袖又写出“人类而今上太空,但悲不见五洲同”的诗句,人们可以感受到苏美两国“上太空”这件事对毛泽东的触动。在他的政治审美需求下,1969年9月,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完成了初样卫星全部环境模拟试验,星上各系统符合指标要求,技术状态正常。可是,在那个个人崇拜到达极点,政治至上的年代,有人提议在东方红一号卫星里镶嵌毛主席像章,以表达对伟大领袖的热爱。于是,各分系统都在仪器上镶嵌了大个的毛主席像章。问题来了:首先,像章积少成多,重量可观,造成卫星严重超重;其次,像章很有可能影响星上仪器的正常散热,引发故障。结果还是周恩来出面化解了这个问题,最后决定是在上面放歌颂领袖的音乐《东方红》,于是便有了这样一幕:1970年5月1日国际劳动节,北京天安门广场照例举行庆祝活动,毛泽东要在天安门城楼接见各界代表。晚9时,当播放着《东方红》乐曲的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飞过北京城上空时,聚集在天安门广场的群众仰望星空、万众欢呼。研制和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的代表登上城楼,受到了毛泽东的亲切接见。在中国,所谓航天,也就是政治家“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政治豪情的载体,或者说不过是放一场色彩鲜艳万众瞩目的“国家焰火”!

耐人寻味的是: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组织实施的阿波罗载人登月工程,使这一让无数英雄尽折腰的超世纪幻想终于变成了现实。然而,30年后的今天,人们怀疑人类从来没有登陆月球,那些航天员在月球漫步、插美国旗的照片和影像,全都是美国西部内华达州的沙漠或迪斯尼的电影布景。

美国人以1969年7月16日—24日阿波罗11号在月球着陆为标志,开始了人类对月球的探索。随后在短短的三年中,又成功的先后登陆月球五次,一次失败,平均一年两次。这在当时对美国的国力来讲,也是一个倾国之力的空前举动。然而奇怪的是,现在的美国不论是国力还是科技水平,都远远的超过了40年前,而美国人却自1972年12月阿波罗17号最后一次登陆月球后,再也没有任何登月举动,甚至于在随后的37年时间内,再也没有登陆月球。这是国力不足?还是科技水平降低?或是对月球的研究已经完成?也许,真正的原因就在于:就是因为探月只有神话与政治的审美意义,一向注重科学与实用的美国才在一试之后,放弃了这一不过是一场焰火的活动——毕竟,人的生活质量比看焰火重要。

更让人啼笑皆非的是,便是这场唯一的焰火,今天也遭到了质疑。俄罗斯研究人员亚历山大·戈尔多夫发表的题为《本世纪最大的伪造》一文就不客气地指出,所谓美国宇航员在月球上拍摄的照片和摄像记录,都是在好莱坞摄影棚中制造的。戈尔多夫表示,他质疑30多年前美国宇航员“拍摄”的登月照片和摄像记录,但并不否定当年美国宇航员登月的壮举。美国宇航员当时是接近了月球表面,但因技术原因未能踏上月球,美国急于向全世界表功,因而伪造了多幅登月照片和一部摄影记录片,蒙蔽和欺骗世人几十年。 无独有偶,自称参与了阿波罗计划工作的比尔·凯恩教授曾写了一本名为《我们从未登上月球》的书,书中甚至认为:载有宇航员的火箭确实发射了,但目标不是月球,而是人迹罕至的南极,宇航员是在地球上的实验室内表演登月全过程。

正在由温饱乡小康迈进的中国今天腰包是鼓了,放上几场焰火来庆祝也是情理中事——只是,这样的焰火还是不要没完没了地放才是,毕竟,人的生活质量比看焰火重要。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