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收到球迷來信問我是著哪一款波BOOT。內心思索一會,忽然不知怎樣回答。究竟我是著哪一款波BOOT?除了知道它是對NIKE波BOOT外,其餘一切我一概不知。最後我只簡單用幾句形容過就結束了話題。

小時候踢波是著蜻蜓牌白飯魚,還是「著鞋唔著襪」,直接穿上去便是了。十數元一對白飯魚,番學、逛街、踢波、打籃球、羽毛球、乒乓球、全都是著白飯魚,一鞋走天涯多方便!直到升上初中才買第一對波BOOT。一對藍銀色的NIKE波BOOT,才二百多元,平嗎?不知道,反正也是媽媽付錢,是平是貴我都沒有概念,想買便是了。直到後來要自費買波BOOT才知道原來一點也不平宜。一對波BOOT的價錢至少可換到約二十對大約十五元的白飯魚。要是著不久便爛了可是很心痛。一個星期才得丁點零錢的學生,小息時還要買一袋二袋魚蛋、腸仔、雞翼,多多錢也不夠用!還是短線投資,著白飯魚好了,即使有多人說著白飯魚會著壞腳還是不理,至少著爛了也能瀟灑地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直接將白飯魚扔掉。直到白飯魚上漲到一對要接近三十元時,才全情投入到波BOOT的世界。

當時買波BOOT很講究,一要靚;二要緊貼潮流;三要有球星代言;四非NIKE/ADIDAS不要,任何一對不符合以上條件也立刻FOUL出局,很有性格。所以那時買波BOOT前一定要上網看NIKE/ADIDAS的廣告,溫故知新,甚至詢問「專家」意見,分析買NIKE還是ADIDAS好。什麼TOTAL90、NIKE R9、NIKE R10、NIKE CR7、ADIDAS F50+ ……當時居然可以完全背誦出來,甚至暼過一眼就知是哪個型號和有哪些顏色。為了型,即使一對釘BOOT要五、五六百元還是甘願付上。為了買到心頭好,甚至願意長途拔涉到東涌OUTLET購買。原來為了型,我是可以去得很盡。(屌,仲講呢啲)

然而我相信人不會一輩子也站在同一條思想線上,總有一天你的價值觀和你的想法會忽然間有所改變。

不知哪時開始,買波BOOT變得很隨心,不會緊貼NIKE/ADIDAS廣告;不會再為了心頭好而東奔西走;甚至不會再理會那四個條件,隨便一對能看上眼而又不太貴就好了,哪管它是什麼型號。

人大了,好像很多想法都不同了,像以前買衣服一定要買五顏六色、有圖案、有花紋、有特式、要潮、要名牌子的TEE-SHIRT,動不動也花上幾百元。到現在只喜歡襯「U記」$39.9淨色TEE和H&M $299「UNWASH」老牛,太多花款反而更討厭,簡簡單單就好了。如此沉實,難道這就是大人口中的「成熟」、「定性」嗎?

而不知何時,我竟變成了這樣的一個人。

最近波BOOT爛了,爛到一個不能再穿的地步,非買新不可。附近的小型商場早被領匯「蹂躪」過,變成了一間充斥著連鎖商店和金舖的____了。內裡有幾家運動連鎖店,產品、款式不算多,但為了踢波,總要看看。隨便拿一對上手,看過價錢,竟是如此令人驚訝。一對平底波BOOT竟要四百幾五百蚊?仲要冇特價!?乍看頭頂上的招牌,剛才的驚訝一下子消失了,甚至忽然覺得一切也是很平常。甚至看過一些私營的賣運動用品的商店,情況亦然。這刻我在想究竟是我太耐沒逛街還是貨品已通漲得一個我無法想像的地步?我多想這刻有人站出來跟我說:「嗱渣麵入面有兩舊屎有幾咁奇呀,廿三蚊呀!」心裡明知遠一點的市中心裡還是同樣的商店、同樣的貨品、同一樣的款式,我還是想去碰碰運氣。

逛了一會兒,忽然覺得這廣場很陌生,到處不是金鋪、便是連鎖服裝店;不是藥房、便是萬寧、屈人寺。昔日賣體育用品的允記的舖位也變成了給內地客消費的金舖。全盛期的市中心內地客多過本地客,原來這個廣場早已不是我印象中那麼美好。

行了多久才看見一家馬拉松。看過球鞋,價錢與想像中相約,款式亦然。不知怎地,總覺得現在的波BOOT很難看,一點也不吸引。是我眼角高了嗎?而你問我現在球鞋有哪些型號和款式,我可是答不上咀。是我追不上潮流?還是商品發行的太快令人目不暇給?只能說現在的我對「外觀」少了一份執著,卻對「數字」多了一份敏感。經過千挑萬選,跨越重重難關,最後脫穎而出的一對減價波BOOT,盛為$299。

原來為了買一對特價波BOOT,我仍然可以去到好盡。(又講呢啲!丟你路姆西)

唔,多謝老闆,慢行。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