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信力建 

又到教育部门放狠话时间了。近日,广州市教育局发布了2014年《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招生征求意见稿》,其中再次强调:不准将“奥赛”成绩与招生录取挂钩、不准将奥赛成绩作为升学依据的招生原则。

如果将此“不准”与2011年的招生意见对照一下,该条例实在不值得大家喜大普奔。当年九条“不准”中有六条是冲着奥数去的。结果怎么样?奥数照考不误。一到考试,没学奥数的孩子傻眼、家长气昏,谁信谁倒霉。

2009年,世界著名数学家安德烈·奥昆科夫来华访问时,就弄出了乌龙事件:中国小学奥数题,竟难倒了这位数学界最高大奖菲尔茨奖的得主。他说自己从没学过奥数,也不理解中国小学生为何拼命学奥数。他认为那些古怪刁钻的题目,很可能伤害了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连数学家都认定有害的数学杂技,却能祸害中国学生这么长时间,肯定已经不是奥数考试本身的问题。明眼人都知道,在教育不均衡的情况下,即使取消了奥数加分,但是所谓的“优质教育资源”仍然稀缺,家长仍会被迫择校,学校仍可大肆选拔生源,种种与升学挂钩的形式仍会层出不穷。没了奥数,照样会有其他杂技形式取而代之,说到底又是应试教育惹的祸。

但是,教育均衡化是个大工程,推翻应试教育是个长期工程,说多了等于没说。对于教育部门来说,出台只打雷不下雨的政策有意义吗?不准的后面没有对象,究竟是不准张三还是李四?违反了条例能否进行惩罚?迄今为止,好像没有一个校长因为考了奥数而被免职,没有一家公办学校因违背教育局条例而被降级。如果条例不能明确责任和相应的惩罚,就是典型的空谈。

当然,谁来判定中小学考试题目是否考了奥数,是否超了纲呢?当地教育专家还是当地教育部门呢?《意见》中说,(如果发现问题)即日起10日内,市民可以书面或电子邮件的形式向市教育局反映意见,提出的意见必须说明具体理由和依据,反映情况的书面材料或电子邮件要签署真实姓名,并提供联系电话和通讯地址。

说得不好听,这不过是自己查自己而已。很多所谓专家、教育部门与奥数培训机构都有着复杂的利益往来,他们的判断是否公正可信?为避免瓜田李下,民间可以成立一个独立教育审查委员会,成员可以由外地知名的教育家组成,由他们来进行审查中小学招生事项,如果真的判定学校有进行违规选拔,其行为不只违反了《意见》,事实上已经违反了《义务教育法》相关规定,应严惩不贷。

(文章发表于2014.1.3《信息时报》)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