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之声中文网)台湾总统马英九将于1月23日至1月30日率团出访非洲及中美洲,依序造访友邦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及布基纳法索,并参加洪都拉斯的新任总统就职典礼。

台湾外交部次长柯森耀在总统府周二召开的记者会上表示,此次出访定名为“圣宏专案”,政界、商界及学术界等代表将一同前往。据台湾媒体报道,台湾访问团在去程预定过境德国法兰克福,回程过境美国洛杉矶。美国在台协会周三已证实访问团将过境洛杉矶的消息。

马英九2014年访问非洲时曾安排出访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当时因该国总统宾多(Manuel Pinto da Costa)行程无法配合而未造访。柯森耀表示,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总理去年11月访问台湾时,代表总统宾多邀请马英九总统择期前往该国访问。

台湾目前拥有22个
邦交国
,其中多为非洲、拉丁美洲和太平洋地区的发展中国家。马英九在任内共造访了21个国家,此次访问圣多美将完成最后一块“外交拼图”。

担忧冈比亚断交事件重演?

台湾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研究员、台湾非洲研究论坛执行长严震生介绍,台湾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便希望透过援助工作与非洲国家建交,进而保住联合国席位。在70年代中国大陆进入联合国后,台湾的邦交国数目不断减少,至80年代末期在非洲仅存马拉威、斯威士兰和南非寥寥无几的邦交国。90年代初期,为了重返联合国,台湾再次在非洲依靠援助进行外交,全盛时期曾争取到10余个邦交国,但在两岸的外交竞逐下又逐年递减。

2012年马英九访问非洲时,因圣多美总统行程无法配合而未造访该国

他表示,马英九在2012年访问非洲时,左倾的宾多刚当选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总统,当时似乎没有意愿接待台湾访问团,台湾因此担忧两国邦交生变。去年11月,与台湾有18年邦交的
冈比亚突然单方面宣布,“基于国家战略利益考虑”断绝与台湾的外交关系
,台湾在非洲的邦交国因此仅存3个,引发台湾执政党及在野党立法委员对马英九外交政策的质疑。台湾外交部副次长柯森耀当时指出,与台湾断交是冈比亚总统贾梅的个人决定。

严震生分析称,马英九总统此次出访巩固与非洲国家的邦交,或多或少与冈比亚断交事件有关联:“过去北京与我们进行外交竞逐。如今我们没有这么多实力与北京做经济援助加码的竞争。过去5年间,因为马总统提出外交休兵,所以感觉上外交关系应该不会出现问题。”

“大陆更重视两岸关系”

在这名非洲问题专家看来,冈比亚主动与台湾断交,或许是基于“不切实际”的想法,认为未来可能有机会与中国大陆建交,从而获得利益。

“从台湾在拉丁美洲的邦交国就可看出,有好几个国家想转而与大陆建交,但是都遭到中方拒绝。因为中共认为两岸关系重于台湾所有邦交国跟中共的关系。”

台湾认为,与台湾断交是冈比亚总统贾梅的个人决定

他进一步分析称,大陆目前尚未承诺援助冈比亚或与其建交,冈比亚仍是处于“两头落空”的状态,但如果大陆在不久的将来与冈比亚建交,可能会引发连锁效应,使台湾与其它邦交国的关系受到影响。

“我认为,马总统此行前往非洲国家,多多少少也显示,虽然我们与中国外交休兵,但是并不视其为理所当然,我们依然非常重视邦交。”

他预测,马英九此次率团出访西非友邦可能会增加援助,但由于马英九政府承诺正派经营外交且外交目标必须明确,所以无法对个人或政党做出承诺。

台湾在非洲的援助工作

严震生强调,台湾对非洲国家的援助虽然有外交上的意义,但同时也希望与非洲分享台湾的经济发展经验。台湾在非洲友邦派有医疗与技术团队,为其提供农业等技术援助。以圣多美和普林西比为例,在该国1997年与中国大陆断交并与台湾建立外交关系后,台湾至2012年为止共向其提供1亿3000万美元的援助款,相当于该国2012年50%的国民生产总值。

台湾驻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技术团为当地农民提供技术支援

针对与台湾的合作关系,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农业与渔业计划负责人庞特斯(Arnaldo Pontes)表示:“对我们而言这至关重要,因为台湾的援助款占农业领域项目投资的36.5%。这是非常重要的份额。”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的农民梅内塞斯(Jaime Menezes)共由9个台湾资助的项目中受益。梅内塞斯称:“他们提供了工作器具、玉米和杀虫剂。在台湾对食品安全的资助项目下,我们也获得了干燥设备和储藏空间。”

严震生总结称,台湾在非洲的援助工作除了外交动机外,也是回馈国际社会的方式之一: “台湾曾经是美国援助的受益者,直到1965年才结束。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援助在某种程度上是回馈国际社会,把台湾的发展经验提供给非洲国家作为借镜。很多非洲朋友会认为,50年代时台湾的经济还未起飞,非洲有些国家刚独立前,例如加纳、加蓬,经济状况都比我们好。他们会想,为什么自己的经济在经过半个多世纪后并没有特别好,我们反而做得有声有色。这是我们想提供的经验。”

作者:张筠青
责编: 李鱼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