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当局公布数个新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网络视频截图)

图片: 当局公布数个新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网络视频截图)

有环保专家发文称,中国大陆的很多自然保护区形同虚设,国家公园成了“纸上公园”,三分之一缺乏员工、资金及管理。有分析认为,中国各级政府受利益驱动,很难有真正的自然保护区。此外,当局对环境的破坏也导致中国民族矛盾激化。

《农民研究杂志》2月3日发表了题为《当代中国农村生态保护的政治》的文章,作者署名叶蓓,由子明翻译。叶蓓是美国科罗拉多州大学地理学助理教授。文章说,中国政府1956年宣布成立首个自然保护区,到2010年,中国已建成2541个自然保护区,208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以及660个国家公园。1994年出台的中国《自然保护法》严格禁止任何人进入核心保护区,并禁止在保护区范围内伐木、蓄养牲畜、采药以及从事农耕活动。但是,2004年时约有125到285万人居住在中国各地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内。本应成为生态保护区的国家公园,面临政治、经济和官僚主义等方面的重重障碍。

河南民间环保人士霍岱珊对此表示,中国虽然有《自然保护法》,但很多归保护区的土地仍在政府控制之下,各级地方政府受到利益驱动,严重破坏保护区的生态环境。霍岱珊说,

“从当地情况以及当地NGO组织看到的情况,和当地政府的实际执行情况是有差距的。一个是保护区的一些规章执行是否到位,另外还存在利益问题。保护区会有地方利益,就是环保要求和实际需要是否匹配,比如开始确定一个保护区,到最后由于开发存在利益纠葛,就把保护区给毁了。”

文章还提到,中国大陆约三分之一的自然保护区缺少必要的人员、管理和资金,许多保护区不过是“纸上公园”。中国《自然保护法》也没能给国家级保护区之外的其他保护区,提供有保障的资金来源。这导致保护区管理人员不专注于生态多样性保护,反而以盈利为初衷。

在美国的新闻评论员李洪宽认为,中国的资源和国情决定了即使国家花费再多的资金,也无法打造出类似美国“黄石公园”那样的“荒野”模式自然保护区。李洪宽说,

“保护区真正的保护需要周边人法制道德意识高,靠巡逻兵、管理人员去保护是做不到的。美国和中国自然保护区不能比,因为美国资源太丰富,一般百姓不会去自然保护区去伐木、狩猎等等,中国则不同,很多自然保护区周围有人住,因为保护意识不强,不可避免地会发生破坏保护区的事情。”

目前中国面积最大的八个自然保护区都位于甘肃、新疆和西藏自治区,总占地面积大约等同于其余两千多个保护区的总和。《农民研究杂志》的这篇文章也提到自然保护区的存在,并不能打消中国巨大的资源需求带来的盈利机会。即便是在云南香格里拉、德钦以及青海三江源这样最高级别的保护区内,也存在采矿活动。

这种采矿活动常常是官商勾结的产物,李洪宽说,他们不顾当地民众的反对,肆意破坏生态环境,就是为了获取高额利润:

“所谓国家项目都是一些利益相关人促动的,采矿项目中国家受益不多,实际承办人获取了最大利益。这个在中国发生很多,这些具体操办人他们的道德素质就很低。”

文章还说,中国的自然保护区作为一种政治过程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大大改变了当地农村居民获取生计资源的能力,而自然公园环境保护的目标也因为政治经济压力、官僚结构以及官员和地方政府考核体系的影响而难以实现。李洪宽表示,在新疆、西藏、内蒙地区,有关当局对环境资源的极度破坏,已经引发了强烈的民族矛盾,

“比如新疆西藏,我听内蒙人也有类似抱怨,他们的传统生活受到很大威胁,世代生活在一个地方,却面临被开发,自己得到很少、甚至都没有什么补偿,生活品质受到很大影响。”

近年来,由于中国政府过度开发少数民族自然资源、破坏当地生态环境而引发的暴力事件不断。去年8月,青海玉树州杂多县数千藏民抗议采矿队在当地圣山开矿,遭到军警镇压。

(记者:唐琪薇 / 责编:嘉华)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中国数字时代亚马逊镜像(墙内可直接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