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信力建 

广州市消委会日前发布的《2013年广州市居民消费信心与消费环境调查报告》显示,与2012年相比,2013年受访者在过去一年家庭消费中的最大花费,仍是教育支出,占25%。在对2013年为孩子的教育所花费的金额调查中,应答者中提到的花费最高为40万元,花费的平均值为21578.12元。

对于任何一个家庭来说,这笔不菲的教育支出,应属最甘心的也是最无奈的支出。为了孩子能够获得更好的教育环境,家长们不惜代价。而为了不使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至少不拖班级成绩的后腿,即使开明的家长也不得不花“冤枉钱”,让孩子接受更多的课外辅导教育。在教育评价体系落后的现今,纯属无奈之举。

所以,如何不必花这个“冤枉钱”,减轻家庭负担,促进其他消费,是讨论这个问题的核心。那么如何“摊薄”这笔教育支出呢?

第一,市场竞争可以促使教育支出下降。教育支出之所以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竞争环境恶劣,僧多粥少,好的学校太少,优质学位难以满足实际需求。但如果教育市场足够开放,优质学校足够多,那么生源(包括成绩平平的学生)就成为了各学校竞争的重点。如此一来,各公办与民办学校为了抢夺生源,除了在教育费用上将更为实惠外,服务意识也将提高。这样,家长和学生不论是物质压力还是精神压力,都会得到很大程度的减轻。

第二,政府应该为家庭分担一些教育支出。且不说政府有义务让每个祖国花朵享受良好而平等的教育,光从财力来看,政府拨出一笔家庭教育补贴,并不会让财政“伤筋动骨”。根据今年广州两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2013年广州市超额完成了上届人大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41.79亿元,增长10.8%(按可比口径增长14.9%)。如此雄厚的财力,每年为在广州上学的孩子发放一笔教育补贴,是可行的。

第三,家长应适当转变培养“人上人”的教育意识。教育支出过高,费用是家长在承担,但学习压力则是孩子在忍受。家长们无论出于什么样的考虑都好,应尽量保护自己的孩子不受恶劣环境的滋扰。因为不可能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人上人”,只要他们过得健康正常、充满希望就已经足够,切莫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像美国的家庭教育一样,子女在父母眼中就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喜好、选择、隐私、交际圈,给孩子应有的尊重和理解。

教育支出在家庭消费中的比例高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解决方法也应多管齐下,只要每个个体愿意努力推动一点点而不助纣为虐,教育中的不良现象就有逐步根治的希望。

(文章发表于2014.3.7《信息时报》)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