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中国也许仍具有撼动全球市场情绪的能力,但它似乎无力影响亚洲的货币。就在人民币遭到快速抛售之际,迄今的事实证明,中国的邻国仍具有“免疫力”。

昨日人民币汇率不涨不跌,在岸市场为1美元兑6.14元人民币,离岸市场为1美元兑6.12元人民币。人民币汇率在过去10个交易日累计下滑近1.3%,这是自2005年人民币不再盯住美元以来的最大跌幅。

与其他新兴市场相比,这一变动的幅度仍是微小的。但对人民币来说,它既大又出乎意料。

它引发了一系列疑问,涉及中国经济的健康状况,以及当局对市场尚存的掌控程度。如果人民币进一步下滑,企业和投资者还可能在复杂的对冲产品上遭受巨亏。

但亚洲其他国家对人民币的下滑似乎无动于衷。过去5天里,亚太地区只有3种货币走低(澳元、菲律宾比索和新加坡元),而且都有国内的原因。

“如果你审视一下亚洲的汇率形势,会发现这些货币实际上保持得十分出色,”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亚洲利率与外汇研究主管萨米尔•戈尔(Sameer Goel)表示。他补充说,人民币的变动幅度尚未大到足以对其他国家产生重大连锁影响的程度。

分析师表示,市场反应平平是因为各方相信北京方面仍能掌控汇率,并且已出手阻击投机行为。一些经济学家表示,中国也可能让人民币下跌,作为增加国内经济中人民币流动性的一种方式。

虽然中国央行已表示,汇率变动的背后是“市场力量”在起作用,但大多数汇率观察人士表示,中国央行仍在市场上占主导地位,近期它引导人民币走低是为了吓阻“热钱”。

多数投行还没有改变其对人民币升值的中期预测,称经济基本面仍支持人民币走高。

“这表明了他们在试图策划什么,”汇丰(HSBC)亚洲外汇研究主管保罗•麦凯尔(Paul Mackel)表示,“如果人民币此次走低的目的是支持经济,那么其对本地区的影响原本会大得多。”

人民币走低之际,适逢中国发布偏弱的经济数据。官方的采购经理指数(PMI)跌至8个月低位,而一项调查显示,制造业在收缩。尽管银行放贷数据强劲,但某些地方的房地产市场似乎也在转向。

这些数据令人对中国经济的强劲程度产生疑问,这进而拖累了澳元——大宗商品出口使得澳元成为代表中国经济增长的常用“替身”。

尽管地区影响迄今微乎其微,但有人表示,如果人们对人民币为何走低的看法发生转变,那么与中国最接近的贸易竞争对手可能会有所回应。如果人民币下跌被视为促进贸易的企图,那么其他货币很可能会作出反应。

“眼下各方显然认为,(人民币)此次走低表达的是中国央行渴望引入更多的双向波动。”德银的戈尔表示,“如果到头来是货币贬值政策,那显然会影响邻国的政策以及他们如何看待自己的竞争力。”

译者/和风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