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豚, 一直被喻為可能是全世界最聰明的物種。
然而去年, 有研究員和作家發表了另一番的見解, 他們透過各式各樣的科學實驗,反證及推翻 「海豚是特別物種」的一貫說法, 輯錄成書, 書名為 “Are Dolphins Really Smart?”
筆者節錄了書中小撮的內容如下:

牠們社交生活複雜;
牠們羣居性高;
牠們心跳會因看見同伴受苦而加速;
牠們會發出訊號當遇見食或將受威脅;
牠們能期待未來。

該書作者兼生物學家JUSTIN GREGG, 在提及的是「雞」,不是「海豚」。
動物學家從而拋出一個疑問: 到底「雞」是否與「海豚」一樣聰明?

不約而同, 在過去的二月, 教協主辦的座談會上, 受邀出席的海洋公園代表, 不僅用此書作為護航寶典, 以海豚智力作為分水嶺, 視之為評估海豚是否應受困養的準則、並義正嚴詞辯釋圈養海豚是合理的做法, 公園的結論是: 市民可能「誤解」了海豚的智商和能力。

筆者從來沒有誤解海豚的能力, 但我相信稍為具分析能力的正常人, 大概會輕易地分辨到一隻雞和一尾海豚能力和特質上存在什麼差異, 用不著大費周章進行反智的測試, 從而嘩眾取寵嘗試推翻「阿媽是真女人」的不變事實; 再退後一千步, 研究牠們的智商能力高低與否, 可謂毫無建設性極可言, 相反地, 筆者倒有興趣想提問的是: 實驗背後的意義和目的何在?

再退多一萬步, 更深層亦是筆者最講的是:
「動物權益」的理念, 從來與智力不是掛勾, 至少智力較高的動物, 是沒有特權享有較優厚的待遇和保障。

要清楚的一點是, 我們不會因為邊界牧羊狗為最聰明的狗隻, 在法例上厚待牠們, 不但豁免牠們在鬧市中可不套上狗帶、更賦予牠們擁有比其他狗隻較大的活動空間, 這說法顯然無理荒唐。而談權益, 背後所追求的正正是普世的平等價值, 而這價值必然超越瀕危指標、智力高低、外貌美醜還是年長幼嫩的框架, 邁向大同。

眾所周知, 白人與黑人, 先天五官體能難免上有所差異, 我們不會平白無故監禁他們進行研究, 為什麼? 因為文明的社會下, 我們尊重物種的差異性, 哪管是人與人, 人與自然, 還是人與動物之間, 彼此保持一定距離的空間。只是良知故意被埋沒, 貪婪的人走進這片不可觸及的空間, 肆意破壞當中的和諧關係。更諷刺的是, 歷史早已清楚告戒我們, 試圖以物種、智力、膚色、性別、財富等不具說服力基礎去劃分界線, 從而定斷啥享有與生俱來的權利, 早晚是註定失敗告終。由甘地「打破」印度種姓制度、到馬丁路德爭取黑人平權, 致中國男尊女卑的思想改變, 不難找到一點端倪。

而正當世界各地動保巨輪的滾動下, 挪威、智利、澳洲、印度和瑞士等超過十三個國家已禁止海豚表演或困養, 在這文化巨浪的衝擊中, 海洋公園以保育為名的西洋鏡終究何時才被拆穿呢?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