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國是學會外務副主席沈欣蕾
刊於《成報》18/03/2014

上個月的驅蝗行動,在香港鬧得沸沸騰騰。一邊各大高官集體出動齊聲譴責,一邊網民再接再勵拉喼遊行呼籲愛國愛黨,鬧至本星期,甚至有團體-號稱正義聯盟-發起蜜蜂行動反驅蝗。且不論蜜蜂作為蝗蟲的天敵實在難辨是在驅蝗還是反驅蝗,單就驅蝗行動本身,已有許多值得一談的地方。

先來個利益申報︰我本人亦反對驅蝗行動。反對的原因在於其手法和邏輯謬誤︰其一以粗口辱罵遊客有違尊重他人的精神,其二這種抗議手法是一竹篙打一船人,其三 則是這種抗爭對解決問題根本沒有任何幫助。以粗口辱罵遊客,這示威手法根本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既無法產生令政府解決中港矛盾的動力,又加深了中港之間的 隙嫌;更甚是落人口實,令香港人多了一層粗鄙蠻橫的標籤。可其手法上的不濟,不代表其出發點就是無理的:他們的行動用一個很低層次的手法,表達了香港人對 自由行所帶來的負面影響那「忍夠了」的情緒。

也許不少官員仍振振有詞的說着那一套自由行為香港帶來極大經濟效益的論調, 可經濟是一回事,民生卻是令一回事。經濟效益尚可以數字顯示,那對香港人日常生活的影響要怎樣估算?從缺貨的奶粉,到「等多一班車」的港鐵,再到被藥房名 牌金鋪電器鋪佔據的廣東道和旺角,都只是香港人所受影響的一邊一角。說到底,雖則當初提出自由行的構思是為了挽救香港於沙士後陷入低谷的經濟,但催谷經濟 背後更是為了改善港人生活。若只着眼於自由行為香港帶來經濟上的繁榮而無視民生、文化的負面影響,只是喧賓奪主,因噎廢食。

令港人更感無力的也許是香港政府對驅蝗行動的反應。事件發生後,一眾高官同聲譴責,將責任全推至示威人士身上,半點不提示威背後的因由,似是對香港市民要求 限制旅客數目的聲音聽而不聞。當我們的生活空間、本土文化被過多的旅客一點一滴的壓縮,作為「屬於香港人」的政府,是不是該作出回應,嘗試解決市民的生活 困難、排解港人對自由行旅客日積月累的民怨,而非一味指責示威者擾民?

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為免下次有示威者帶着整籠蜜蜂到旺角街頭驅蝗,也許港府與中央也是時候「停一停、諗一諗」,到底是什麼原因令向來自恃和平理性的香港人集體失控?

(圖為編輯所加,取自蘋果日報)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