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见”观察员 王绍达

中国经济奇迹的背后,是对自然环境的巨大破坏。《纽约时报》2007年的一篇报道称,按照欧盟的环境考核标准来计算,中国只有不足1%的城市居民可以呼吸到“安全”的空气。而水资源污染等许多其它环境问题也同样严重和棘手。

曾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的环境污染是剧烈的经济结构调整所伴随的必然结果。但随后的跨国比较研究表明,中国的工业污染达到的是异常的高水平。那么,如果不是经济结构调整,究竟又是什么因素导致了中国存在这样过高的工业污染呢?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经济学者贾瑞雪在她最新的工作论文中,基于地方官员的政治晋升激励,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解释。

她的基本逻辑是:由于高速的经济增长有助于官员的升迁,当地方官员有很强的晋升激励时,他们就会有动力更多地投资高污染、高耗能的产业,从而拉动当地的经济增长,最终达到政治晋升的目的。

基于这一逻辑,作者进一步构建了一个简单的政治经济学模型。其中,官员可以选择投资两种技术:“清洁技术”或“污染技术”;同时官员自身也可分为两种类型:“与常委有紧密联系”或“与常委无紧密联系”。根据以往的实证研究结果,作者给出了一个巧妙而关键性的假设:“与常委有紧密联系”与“经济增长”之间是“互补品”(即两种商品需要相互配合来发挥最优作用)的关系。也就是说,“与常委有紧密联系”的官员,若其它条件不变,每当创造同样的经济增长时,获得提拔的可能性会更大;因此“与常委有紧密联系”会使得投资污染技术变得更为合算(边际收益增加)。给定了上述的模型设定,作者得到了一系列符合直觉的推论,其中最核心的一个推论是:“与常委有紧密联系”会提升官员的污染水平。

在实证部分,作者综合了多个来源的数据资料,试图在因果推断的层面上严格检验上述推论。这样的检验在方法论的层面上是困难的,因为即便我们观测到“与常委有紧密联系”与“污染水平”之间存在相关关系,我们也不能断定前者就是后者的原因——“与常委有紧密联系”的官员可能被安排到更“容易”的地区任职,在这些地方不需要污染就可以轻松实现增长;或者“与常委有紧密联系”的官员由于未来更有可能升迁,可能会被上级特意安排在更“困难”的地方来考察其能力,在这些地方他们不得不多污染一些来维持基本的经济发展。

作者利用一个巧妙的自然实验来解决这些问题:她考察地方官员在其任期内“与常委联系紧密性”的变化情况,即关注“与常委有紧密联系”和“与常委无紧密联系”之间的相互转化。具体来说,在一个地方官员的任期内,若他的老同学、老同事进入了常委,则认为这个官员从“与常委无紧密联系”变成了“与常委有紧密联系”,反则反之。采用这个自然实验设计的好处在于,常委的人员变动是很难被地方官员所控制的,同时这样的变动发生在地方官员的任内(不会影响该官员在什么地区任职),于是我们可以有效地避免前述问题,并更清晰地观察到“政治关系”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因果关系。

具体的实证结果上,作者估计,“与常委有紧密联系”会导致“化学需氧量”(该指标越高代表水污染越严重)提高约10%,会导致二氧化硫排放增加约7%。类似地,模型的其它几个推论也都一一得到了实证结果的支持。作者随后又进行了一系列细致的稳健性检验,确保了结果的可信性。

综合来看,这篇文章构建了简洁有力的理论框架,并得出了详实可靠的实证结果,较好地解释了中国工业污染超标的原因,同时也是对“中国政治经济学”这一研究领域文献的一个很有价值的补充。

【参考文献】
Jia, Ruixue. “Pollution for promotion.” Unpublished paper (2014).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中国数字时代亚马逊镜像 (墙内可直接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