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的事情,有多少恩便有多少怨,有多大惠便有多大仇。两国关系的“双赢”,通常只有理念上的意义,在至今为止的世界历史上并不多见,多见的是“双输”。不如各家过日子,来往的每一笔账都算得清清楚楚……

   很长时间以来,我们的学术研究似乎太过于注重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对于一些重要的邻国,比如越南和东南亚国家,研究较少;而有限的研究又似乎过于集中于其现状,对其历史与文化的研究就更少了。据我所知,我们对于越南历史与文化的研究,要弱于日本与美国,这是不应该的——从历史来看,从文化来看,中越两国之间的关系是绵长的。

   也正是这个理由,两年前,当我有意推动对越南历史与中越关系史的研究,准备派硕士研究生去越南学习语言和历史时,得到了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院的全力支持。该院领导当时对我讲的话,让我今天想起来都很感动。2012年夏天,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派出两名硕士研究生去越南河内师范大学学习,时间为18个月,对他们提出了“会听、会说、会读、会写”越南语言的要求,其中前三项要求达标,后一项争取达标。

   时间很快过去了,到了2014年2月,两位学生的学习期限到了,于是,我与崔丕教授一同去越南,进行学术访问:一方面是检查两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是看看对于中越两国之间的学术交流,还有什么事情值得去做。

   日程安排与一般印象

   由于工作安排所限,我和崔丕教授是2月9日(农历正月初十)晚上到达河内的,对越南来说,也是新年期间,一些学校尚未开学或刚刚开学。当主人知道我们的目的后,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我们的要求。由此,我们在短暂的时间内,先后访问了河内师范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和历史系、胡志明国家政治与行政学院胡志明与国家领导人研究所、越南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和中国研究所、河内国家大学历史系、顺化大学历史系、胡志明市国家大学历史系、胡志明市师范大学历史系。以上一共是9个单位,经常是一天两个单位,上午一个,下午一个,非常紧凑,每次皆是以座谈的方式进行,对方少则四五人,多则二十多人,谈话的方式也比较直截了当,以能在最短时间内了解具体情况,学到相关的知识。到了2月17日晚上访问结束时,在胡志明市国际机场,我和崔丕教授开玩笑说,我们可能是认识越南历史学家最多的中国学者了。

   由于我们个人专业的缘故,我们对河内师范大学、河内国家大学、顺化大学、胡志明市国家大学、胡志明市师范大学五个历史系及越南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访问,收获也更大些。两个国家的学术道路有相似性,中国从“文革”中解脱出来,越南从战争中摆脱出来,比较容易理解对方的学术生态。从总体来看,越南的历史学界已经有了很大的起色。

   在我们访问的五个大学中,历史系招收的本科生数量是比较大的,如胡志明市国家大学历史系每年招收200名本科生。本科生的学制4年,其学位称作“举人”!本科生也有留校者,大多从事教辅工作,个别人可以当老师。硕士生的学制是两年,有课程,也要写论文。优秀者可以留校作老师。博士生大多是留校老师继续攻读学位者,也有个别人从事其他职业,按照中国的说法,可谓“在职读博”。我问了一下河内国家大学历史系主任,有没有如同中国、美国和大多数国家那种“专职读博”的学生,他告诉我,该系没有。更加引人注目的是,其学位称作“进士”!

   越南的大学制度虽说与世界各国大体相似,但全国有五所大学下面还设有大学,即河内国家大学、胡志明市国家大学、顺化大学、太原大学和岘港大学。如河内国家大学,下设多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大学、科学大学、外语大学等等,让我们感到比较麻烦的是,上一层的总大学和下一层的分科大学,越南语的名称一样。在我收到的名片中,有些学者将下一层的分科大学英译为“COLLEGE”,也有一些学者将下一层的分科大学英译为“UNIVERSITY”。也就是说,前面提到的“河内国家大学(胡志明市国家大学)历史系”,准确地说,应是“河内国家大学(胡志明市国家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大学历史系”;而“顺化大学历史系”,应是“顺化大学师范大学历史系”。在一般人的称谓中,经常省去上一层的总大学,只称下一层的分科大学,不知两级组织在实际运作中相互关系,是否下一层的分科大学更具独立性。我对此曾有询问,但仍不得其要领。

   河内师范大学历史系、河内国家大学历史系的师资力量应当说是比较强的,他们中间的许多人曾在俄罗斯(苏联)和东欧国家取得博士学位,近些年来也有人在西方国家的大学,如巴黎第一大学(先贤祠-索邦)、莱顿大学,取得博士学位。最近几年,越南各大学向中国派出大批留学生,河内师范大学历史系、河内国家大学历史系和越南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都有派往中国的留学生,分别在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等校攻读博士学位。华东师范大学就有不少越南留学生。我们来不及进行精确统计,只是大约估计,在这两所大学历史系师资力量中,在国外大学获得博士学位者约占三分之一。这个比例远远高于中国大学的历史系。

   同中国一样,越南历史学界也有国家级、部级(教育部、社科院、国家大学)研究课题,据称,国家级的课题资助最高可达人民币3万元,部级课题资助最高可达人民币1万元。一些单位,如越南社科院历史研究所,还设有给本单位人员的所级课题(据称有23个之多,没有询问其资助力度有多大)。然而,这些课题经费都是给单位或研究组的,没有给个人的。历史学的研究,虽然有单位主持、多人合作的做法,但从世界的经验来看,更适合于个人研究。我们也向他们介绍了目前中国历史学界更注重个人研究的做法,他们表示理解。

   在访问中,越南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向我们赠送了一年的所刊《历史研究》(据称是越南历史学界的最高刊物,学者在该刊上发表文章很难),我们也收到一些赠书;但我们不懂越南语言,对他们的研究程度,还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

   尽管我们提出了访问越南各个档案馆的要求,然到了最后,也没有能走进任何一个档案馆,以结识那里的馆员,了解相应的馆藏。我们由此推测,越南的档案开放程度,仍然是相当有限的。

   走马观花,浮光掠影,所观看、所了解的一切,应该只是表面的,缺乏深度;但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是,越南的中国研究超过了中国的越南研究。越南社会科学院设有专门的中国研究所,且是该院唯一的国别研究所。

   教授与文庙

   在访问越南的全过程,我们发现,遇到的老师或研究人员很少是教授,大多是副教授,或者只是博士和讲师。我们为此询问,得到的答复是,越南大学只有很少的教授,河内师范大学的教授数量算是比较多的,全校共有18位教授。

   我向河内师范大学语言文学系陈登川(Tran Dang Xuyen)教授询问其评上教授的具体过程。他告称,教授的基本标准是独立培养两名以上博士、完成两项以上课题、出版一部学术著作、主编一部教材、发表一批有质量的学术论文;先是在学校内部评审,组成15人的委员会,全面评审申请材料,必须得到绝对多数的同意票;然后是教育部进行评审,组成11人以上的委员会,大多是全国的同行,也要获得绝对多数的同意票。也就是说,越南的教授不是学校评定的,而是由国家评定的。

   仅仅从以上的标准和程序,当然看不出难度。同样的标准和程序,会产生多种多样的结果。由此,我问越南全国一共有多少位教授,没有人能回答上来。我又问越南全国一共有多少位历史学教授,他们掰着手指头数,称不超过10位。

   由此,大多数老师与研究人员终生只是副教授,而且能评上副教授也很不错了,许多人以博士、讲师之职衔而退休。越南的同行告诉我们,一般的情况下老师评上副教授要到50岁左右,在40岁评上副教授者,是越南学术界的翘楚。在我这次的访问中,见到一位三十多岁的副教授(河内国家大学历史系)和一位刚满40岁的副教授(河内师范大学历史系),应当是他们历史学界的新生力量吧。

   由此,河内师范大学历史系有4名教授和若干名副教授,河内国家大学历史系有3名教授(可能多为兼职)和若干名副教授,顺化大学历史系只有若干名副教授,没有教授,胡志明市国家大学历史系有6名副教授,没有教授,胡志明市师范大学历史系只有1名副教授,没有教授。按照越南的大学体制,副教授和教授可以担任博士生的导师,副教授和博士可以担任硕士生的导师。由此询问,各校招收的硕士生和博士生数量比较大,每位导师培养的学生是否会数量很多?他们回答称,经常聘请外校或研究机构的人员来担任兼职导师。

   由于越南的教授与副教授不是由学校而是由国家组织评审的,教授与副教授的授职仪式,亦由国家来举行。教授的授职仪式由国家领导人主持,副教授的授职仪式由教育部领导人主持。举行仪式的地点在河内的文庙。

   文庙即孔子庙。越南在历史上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奉行儒家学说(当然也有越南化的内容),举行科举考试。河内(升龙)有黎朝时期的文庙与国子监,我们在访问之际也去参观。与中国北京的孔庙相比,河内文庙的规模要小很多,但参观的人数却要多一些。许多年轻的女孩都在摆放的花前拍照。庙中供奉着孔子,供桌上香火不绝,前来施礼的人很多,听说每年高考之前,许多越南青年人会来文庙祈愿,以能考上心中的大学。庙堂前东西两庑,原来应是供奉从祀的先贤先儒神位的地方,改为旅游纪念品的商店,出售许多与考试相关的物品,其中有一种小条幅,用汉字写着诸如“高中”之类的考试吉利词语。我看见一个条幅写着汉字“杜达”,不明其意,问了一下,才知道是“及第”的意思。我又问了一下价,大约人民币二十多元,但已经卖完。另一家店也有同样的条幅,只要人民币10元,但不是手写的,而是印制的。在文庙中,也有一些人以笔墨伺候,为访客写一些汉字的条幅,挣其工值——毕竟现在的越南人基本上都不识更不会写汉字了。

   河内国子监的遗址已经大体不存,但越南人谈起他们的大学历史,还经常追溯到他们的国子监,以示学术源流之久远。对比之下,中国的大学以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为开端,以示新旧两种教育制度之不同。前已提及,越南的大学本科学位称为“举人”,博士学位称为“进士”,而越南社会科学院也有了“新”的古老名称——“翰林院”。

   与全世界其他地方的文庙所不同的,是越南文庙中的孔子身着帝王装。孔子与文庙在越南看来不仅是文化与精神的象征,而且也是国家权力的象征……

   说起文庙中的供奉,还应提到顺化太庙与皇陵。

   在访问顺化的时候,我们参观了阮朝旧宫殿的遗址,大多数建筑已在战争年代被毁。但阮朝的太庙仍旧完好,陈列着13位皇帝(包括保大皇帝)的神主,牌位、供桌等项一应俱全,而且每一位皇帝神位前都有香烛的供奉!我们参观了阮朝三位皇帝(明命帝,1820-1841年在位;嗣德帝,1847-1883年在位;启定帝,1916-1925年在位)的皇陵,在顺化城外,交通很不方便,不通公共汽车,参观的大多是外国人。我也注意到三个皇陵的供桌上都有香烛的供奉,在嗣德帝的供桌上,我和随行的学生也各插了一炷香。听顺化的同行说,这些供奉的行为是由当地政府进行的。我想,他们未必是遵循儒家教义的正式的祭祀,只是善意地对待先人,不管他们在历史上算是“好人”还是“坏人”。我们在顺化的时候,正是正月十五元宵节,也时常看见街头上一小簇一小簇的香火,据说是抚慰那些孤独的亡灵。

   严霆为

虽说我们此次对越南的访问时间极为短暂,(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www.aisixiang.com),栏目:天益综合 > 学人风范 > 当代学人
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73945.html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中国数字时代亚马逊镜像(墙内可直接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