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官方媒体在“清明节”前夕刊文批评殡葬业的暴利乱象。有评论认为,要解决殡葬业“宰人”问题,除政府加强监管外,还应该打破行业垄断,让更多民营资本进入殡葬业。

中国官方新华网星期四报道,一些医院和殡仪馆的太平间已从宁静之地变质为“扒活人一层皮,发死人身上财”的圈钱宰人之地,很多死者家属都感到“死不起了”。

报道举例说,一名打工者在天津意外身亡,家属第二天从外地赶来想再看一眼亡者,可医院的太平间竟然提出要先交2万元押金,否则不能看,令家属悲愤无比。因为经济拮据,这名打工者的家属只选择了太平间提供的最基本服务,但一结账,发现最基本服务,也要消费9000元,账单中的包骨灰的布要数百元。而同样的东西在市场上只要几十元。

报道还举例说,北京一名市民的父亲去世,殡仪馆的工作人员向他推介寿衣,并说:人都死了,到了那边不给穿好的,你们孝不孝顺?怕戴上不孝的帽子,该市民在殡仪馆花了3000元给父亲买寿衣,但后来去外面的寿衣店一问,差不多的衣服最多几百块钱。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兼职教授卓小勤对此评论说:“患者死亡,尸体暂时在医院太平间存放,实际上是医院跟患者建立的尸体的保管合同关系。医院提供存尸服务,家属交纳相应存尸费,双方法律关系仅此而已。如果太平间借尸体存放为由,要挟家属接受其他服务,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强买强卖,家属可以去消费者协会、工商部门投诉,因为这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做法。”

报道说,虽然中国很多地方政府曾规定,对遗体接运、冷藏、火化等基本殡葬服务执行政府定价。

不过,“基本殡葬费”只是整个殡葬环节费用中的一小部分,太平间的前期殡葬服务乱象丛生,“选择性服务和商品”名目繁多,很多时候对于家属来说是“无选择”的。很多家属被要求交钱购买某些火化用品、服务,需要私下给遗体告别时的司仪、乐队付小费,还要交纳种种匪夷所思、甚至重复的收费。丧者家属有时并不知情,即使不情愿,但在“享受服务”后,也只能一一埋单。

谈到中国殡葬业的暴利和乱象,广州的曾医生表示:“可以说最大的垄断和暴利,是在殡仪馆里。殡仪馆里提供了很多服务,有些是重复的收费。比如花圈收费几百块,但可以重复使用。还有骨灰盒、棺木的利润非常大,这些东西没有公开。”

现在纽约的美华科技文化交流协会会长谢家叶认为,中国要遏制殡葬业的暴利和乱象,除了政府加强监管,还应该让更多民营资本进入殡葬业,打破现有行业垄断。

“这个产业既然有这么多不合理的现象存在,那么应该在政府加强管理、加强规范的情况下,应该容许民间资本参与。这样可以增加竞争,在服务、收费方面做得更好,这样肯定对民众是有利的。”

广东腾讯网《财经观察》栏目报道,随着中国老龄化的不断加剧,每年死亡人口也将快速增加,中国殡葬业蕴含的巨大商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淘金者。但目前中国殡葬业既不是公益事业,也没有脱离政府控制,没有完全市场化运行,民资进入殡葬业仍存在一定障碍。

《山东商报》星期四报道说,尽管中国民政部门一直称“从未限制非公资本进入殡葬领域”,但实际上民政部门大权在握,行业垄断、缺乏竞争依旧是不争的事实。

(记者:林坪 责编:嘉华)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