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赛学校:暨南大学

学生:星辰 指导老师:黄雅堃

“Where are you from这是所有留学生在步入新环境时的必答题。在华人留学生中,常见的回答有三个:“Hongkong”“Taiwan”“China”。由于英文中华人中国人皆为“Chinese”,于是在外国人眼里,“Hongkong”“Taiwan”人名义上不再是华人了。年深日久的殖民与分治,使得香港、台湾民众对“China”的情感日渐飘渺,他们仿佛也默认了那一说法。于是,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正在危险地分岔。这一问题潜在的敏感性使得多数人不愿深究,但在两岸三地经贸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有太多争论需要普通人站在各自家乡的立场上表态,这个问题终究绕不过去。同样的问题若是被摆在华语语境中,答案还会有如此的分别吗?“Chinese”,到底该作何解释?

我是华人,我爱中国

“I am from Hongkong!我来自香港。”李卓儒很自豪。她曾在武汉大学学习一年,现就读于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学。

当她在武汉大学的课堂上如是介绍自己时,风平浪静。因为这听起来与“我来自河南”基本相仿。若是她把同样的话在异国的课堂上说出来,就会有人小声嘀咕,“香港不是中国的吗?”在卓儒看来,说自己来自香港,只是一种习惯。与“是不是中国的”并没有什么瓜葛。她说,港人大都认同自己是“华人”,但认为自己是“中国人”的就相对较少了。大陆游客的低素质使得“大陆人”这一称谓在港人心中饱含贬义,且在国际舞台上大陆政府正代表着中国,使得“大陆人”几乎等同于“中国人”,于是港人对”大陆人”的厌恶便传到了“中国人”这一称谓上。人们更愿意把素质良好的大陆人称为“内地人”。在与“内地人”的交往中,卓儒发觉,大陆同学较香港人更为淳朴,人情味更浓,大家之间的关系更像是姊妹。

说起陆台同学间的关系,她记起一个故事。有一位内地同学问及台湾同学的籍贯,台湾同学如实回答,内地同学热情洋溢:“大家都是中国人嘛”,台湾同学的脸立马黑了。“有台湾同学是支持台独的,但人都很好,很热情。”卓儒稍顿,话锋一转:“但如果台湾要独立,后果好严重。台湾独立了,新疆独立吗?西藏独立吗?不论怎么样都好,都是属于中国的。”

她又说这也是香港人心中的顾虑,一些人想要独立,另一些人害怕独立之后国家面临分裂,于是整个社会意识都在纠结。但“归根结底是要承认,我是华人,我爱中国。不过这不代表我要爱党,爱大陆政府。”

政府不同,人都一样

寻着那陡而窄的荷兰式楼梯上去,便是欣睿和阿伦的小天地。

欣睿不像越剧中说着“吴侬软语”的苏州姑娘,她健壮,快人快语,很有主见。阿伦是她的男友,荷兰籍的巴西人。两人交往一年多了,准备谈婚论嫁。俩人同居在一起,欣睿说她愿意跟阿伦留在荷兰。

欣睿在荷兰三年了,她说这里的华人各有各的圈子。荷兰华裔自成体系,与其他华人都不大亲近。广东人与香港人比较亲近,台湾人另有系统,大陆其他地方的人们常在一起。但以地域和方言划分的圈子并没未阻隔日常的交流,因为都说中文、写汉字,区别不大,私下里大家都是热络的。她说是哪里人并不重要,更没必要为此争论或者敌视,而是要以“unbiased and peaceful”为原则多进行交流。欣睿说“我们的交流并不是比如一个‘巴西人’与‘中国人’的交流,而就是‘人与人’间的交流。”阿伦在一旁搭腔用中文搭腔:“是人自己把自己分开的。Governments are different, people are the same”。

比邻若天涯,殊途也同归

本文最后部分本该由对某位台湾同学的访谈来构成,怎料在他同意受访的翌日,台湾“反服贸”学运拉开帷幕,两岸关系骤紧,笔者发去的采访提纲也石沉大海。于他的种种态度我们无从知晓,只记得他曾与笔者在鹿特丹凛冽的风里比肩而行,说着:“你是广州人啊,怪不得跟我口音比较像!”霎时,温暖与亲切油然而生,到底是车同轨、书同文的亲人。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海内存歧路,天涯若比邻,意诚言善必有回响。千里之外的同胞们若似海外华人这般以善相待,这民族认同感之岔口,自会殊途同归。

注:本文为传媒生力军参赛作品,不代表本网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作者

“传媒生力军”2014全球新媒体创作邀请赛首次进入中国,来自人大、中传、复旦、暨大、厦大、川大六所知名高校新闻传播学院的生力军,将在“荷兰在线”这个国际媒体平台进行一场梦想与实力的终极PK。大赛分初赛和决赛,贯穿2014全年,优秀作品将在网站及各社交媒体平台陆续刊登,敬请关注。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