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蘋果日報

中學文憑試(DSE)考題,無論是作文還是通識,都給人政治解讀無限聯想。一點都不奇怪,政府試圖推行國民教育,愛國意識無孔不入,利用考題洗腦是順手拈來最方便的工具,用顯微鏡研究考題,檢驗是否含有洗腦毒素,在今天烏煙瘴氣的政治氛圍下,是最正常不過的反應。自由是基於永恒的警覺,是千古不易的真理。

今年DSE中文作文題目「必要的沉默」,面書洗板,網民聲討,指摘試題鼓吹沉默,旨在維穩和諧。在反國教運動中站到最前的家長,也指控題目「逼學生認同沉默屬必要」,「是很差的公民教育,與通識提倡獨立思考背道而馳」,「在香港現時情況下出這道題,有政治傾向,很容易令人想到唔好搞咁多嘢,要息事寧人」。

正路思考,猜測動機,這種指控不無道理。但奇怪的是,在學運社運有出色表現的學民思潮成員,他們的反應,與網上的主流意見有極大分別。

例如,參加今年DSE的黃之鋒在面書反問:「點解會有咁嘅觀點?」曾是學民核心成員的中大學生會會長,在DSE通識科取得極優異成績的張秀賢更指,「公開試面對世界,考評局咁做會影響認受性,所以唔會赤裸裸做政治教育,遊戲唔係咁樣玩。」

學民仔的意見與網上主流截然不同,甚麼是獨立思考批判思考,他們提供了活生生的例子。

考評局的出題:「今天發生了一件事情,當時我曾想力陳己見,最後選擇了沉默。我認為沉默是必要的。」接着寫下去,如果要順着題目字面理解,幾乎必然得到沉默是金、維穩和諧、面對不公義都要啞忍、為了生存活得窩囊都沒辦法……等等結論,但這種千人一面,人云亦云的內容和結論,是否就是一篇出色的文章?能否得到很高的分數?我非常懷疑。

突發奇想,如果出題者根本就是「別有用心」,希望刺激考生深入思考「必要的沉默」出了甚麼問題,從生活體驗裏出色地發揮,沒這種可能嗎?

面對這類題目,其實可以寫得「顛覆」,也可以很「黑色」:面對不公義,選擇沉默,令千萬人死亡,生靈塗炭,自己飛黃騰達,爬上高位,掌握無上權力,結論:沉默是必要的,情節有多荒謬寫得多荒謬。

也可以很「謀略」:被人用槍指着,力陳己見再說下去被打爆頭顱,只能選擇暫時的策略性的沉默,等待機會圖謀再起。歷史上也有不少這類的故事,看你肚內有多少墨水,可以借題發揮。

更可以寫因為選擇了沉默而「後悔」。以為沉默是必要的,於是沉默下去,最後發現錯了,終生遺憾,極度後悔。

寫甚麼?怎麼寫?甚麼內容甚麼結論?題目沒有框得死死,如果能在盒子外面思考,可能取得更高的分數。即使如網民所言,出題者真有政治動機,那又如何?人人順着政治動機去寫,肯定中伏。應該如何寫,網上高手已作了不少示範。

揣摩上意而行事,久而久之會變為不懂思考的順民,放在今天的政治現實,「必要的沉默」這樣的作文題目,也有相當啟發性。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