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反黑箱服貿協議」面書專頁

不論這次台灣反服貿運動的最後結果為何,它所折射出來的各種傾向,都饒有意味。

從20年全球正義運動歷史來看,台灣發生反服貿運動,不是意外。所謂自由貿易協議,必然造成各國勞動待遇競相比賤(race to the bottom)。這點民間團體已經指出。

有人不忘指出,這次台灣反服貿運動,不是普通的反自由貿易協議的鬥爭,而是帶有強烈抗中情緒。

大中華權貴資本主義,誰不怕?

但是,從保衛民生的角度看,今天恰恰要抗拒中國經濟收編台灣和香港。首先,自由貿易協議,本身當然事關國之大小和資本之大小。世貿組織的要害,就是不分國的大小強弱,一律要他們實行自由競爭,不過方便大魚吃小魚而已。以大吃小,本是資本主義必然,而所謂自由貿易協議,則進一步幫助跨國企業推翻各國有關保護勞權及環境的法律。所以在各國全球正義運動中,都重視區分強國與弱國,而小國/小地區與強國締結自由貿易協議,民間當然更要警惕百倍。中國今天是超強的資本主義國家,其政權又專制而貪腐,若它來跟你訂立所謂自由貿易協議,是鱸魚問候小蝦。即使它暫時向你讓利,此不過是為其一統江山的戰略目標服務而已。所以普通人民對中國政權,恐之懼之,實為情理之中,只要不是發展為仇中(國人)的立場,就沒有問題。關鍵是社會運動如何將之引導到民主與民生並重的國際主義立場。

陸港財閥王國

自從鄧小平走資本主義之後,中國迅速崛起成為資本主義強國,並且是一種貪腐的權貴資本主義。既貪且強,所以中共完全成功收編香港的權貴資本集團,也完成了陸港之間的經濟融合。今年三月,經濟學人把香港列為世界頭號朋黨資本主義。其實香港從來都是朋黨資本主義,只不過從前的朋黨,以英資為核心,而現在以大陸和香港華人財閥為核心而已。這個陸港經濟共榮圈,造就了陸港財閥王國,也造成貧富懸殊隨經濟增長而增長。而且,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香港從前的商業週期與美國同步,但是近年來,由於陸港融合,連商業週期也變成與大陸同步。當中國大陸經濟滑波,香港也不能例外。而最近英國每日電訊報便有報導,憂慮香港銀行由於借了太多錢給大陸而會出現狀況。

兩岸財閥共榮圈

在台灣而言,中共雖然在政治攻勢上不很成功,但在商戰上,同樣成功收編了大部分台灣財閥,以至今天後者不靠大陸市場與大陸廉價勞工,不能發財。不過,兩岸的經濟融合暫時遠不如陸港走得遠。此所以中共卯足後勁,利誘台灣財閥與黨國要人簽訂ECFA及其後的服貿,以商戰協助統戰。即使他們這次暫緩攻勢,但只要運動退潮,國共在民進黨的暗助下,大陸與台灣大資本加緊合作甚至局部融合,實屬必然。所以,兩岸權貴資本的共榮圈,早已形成。台灣人民死活,實非兩岸財閥所關心。

台灣越來越多中小企業知道,兩岸這種經濟融合,對於兩岸財閥一定利大於弊,但於己卻不一定,甚至可能弊大於利(雖然不同行業之間會有很大分別)。他們也知道,光是抗拒陸資,無法有效保護自己不多的自主性。是以去年台灣一些泛綠學者,出來批評兩岸政府所簽訂的18項協議,「重財團輕人權,甚至成為兩岸政商集團分配特殊利益的平台」,進而提出爭取兩岸簽訂《人權憲章》,意圖政治上反守為攻。這是聰明一著。不過,由於中小商人自己利益過於分割,當中很多受益於大陸市場,所以他們不能形成統一力量抵抗中共;相反,在那些已經非常依賴大陸市場的台資來說,不管他們是否願意,由於利潤依賴中共的威權主義的維持,所以他們無力真正對抗中共。

吃人的嘴軟,台商何能抵擋?

吳介民主編的《權力資本雙螺旋 – 台灣視角的中國》,有一章《市場政治- 出口導向鞋業的歷史形構與轉變》(作者鄭志鵬),它告訴大家,台商如何實際上已經和大陸官府/官僚資本,同穿一條褲子。文章舉中興鞋業為例,指出其如何與地方政府合謀,而得以免交四分三的工人社保,免交超過九成的稅。反之,如依法辦事,中興一個月利潤將由10%下降為不到1%。作者不得不承認:「地方官員…提供鞋業台商各項服務,使他們得以在工廠內建立一個壓制性勞動政權,台商的代價是對於地方官員尋租行為的接受。」

所謂拿人的手短,吃人的嘴軟,台商想賺錢,就要加入貪腐共榮圈。因此承受一切苦果的,反正不是台商,而是兩岸勞動者。大陸勞動者不必細說,只要想想富士康工人一個個自殺就知道。但台灣勞動者同樣因為資本外移大陸而受苦。

而這次運動的歷史意義,就是台灣人民,為保民主和民生,而起來試圖阻擋兩岸權貴資本集團繼續推進大中華權貴資本主義。它讓兩岸統治者知道,台灣人民不是阿斗!

請豺狼看管羊群?

不過,究竟出路何在,仍需探討。台灣有一個勞工關係研究所的學生,提出在服貿協議中加入勞權準則(或稱「社會條款」),以保障因資本與商品加速自由化對老公的影響。其實這個討論在20年前歐美已經有過,而且工會也成功地在北美自由貿易協議以及歐盟加上社會條款。不過20年後的今天,歐美勞動者又是否得到保障呢?當然沒有了。自由貿易協議的目的,就是要掃除保護勞權及環境的各國法律啊(它們被視為「貿易障礙」)。以為在這些協議加上勞動標準就能夠保護勞動者,不啻於請豺狼看管羊群。現在歐美一些工運團體已經不再提出這類主張。但是,光靠一國境內去奮鬥,過去不行,現在尤其不行。所以他們提出,工運應該為各國勞動待遇比好不比賤(upward harmonization)而獨立奮鬥。例如荷蘭勞動研究學者Peter Waterman發起的《全球勞動憲章》運動,以及亞洲一些成衣業工會及勞工團體發起的亞洲工資運動,爭取為所有亞洲製衣工人訂定最低工資等等。

還是爭取兩岸勞動待遇向上看齊?

這種工運跨境聯合,正是台灣和香港勞動者所需要的,特別因為光反對所謂自由貿易協議,恐怕不能有效抵抗兩岸三地的比賤壓力。因為即使不簽訂自貿協議,按照已有的渠道,大中華權貴資本主義仍然會慢慢吞掉台灣,遑論香港。要對抗它,需要政治對策,但不是上述那個《人權憲章》,因為它基本上忽略勞動人權,反而著重講保護台商在大陸的利益。難怪他們也對於兩岸經貿關係所造成的勞動待遇比賤的狀況沒有批判。這當然囉,勞動者不為自己爭取,別人絕不會幫自己爭取的。而港台勞動者今天不只要爭取切身利益,更需要具有跨境聯合視野,提出兩岸三地簽訂勞權保障協議,確保勞權以及勞動待遇向最高看齊;無此勞權保障協議,一切協議免談!

當中,幫助大陸勞動者爭取到基本公民權利和勞動三權,尤為重要,因為這是從根本去削弱大中華權貴資本主義。否則,港台勞動者前途更堪虞,而新生代尤其堪憂。

當然不可能幻想靠兩岸三地的統治者會同意。要達到這個目的,唯有比較這次反服貿運動更強大的群眾奮鬥。而這需要大家逐步發展獨立的階級意識和跨境聯合的視野。在台灣,這次反服貿運動至少催生了一個17工會立場書,說不定就是未來發展獨立力量的第一步。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