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民主黨

絕食應該是最撼動人心的社會運動策略,尤其是當數名政治人物集體為了一個重要而偉大的目標而集體絕食。

3月底,香港17名泛民主派議員和成員為了爭取真普選而發起絕食,他們的口號是「雞蛋抗高牆,絕食為普選」,並且說希望為日後的佔領中環行動點燃第一根火柴。

這個看似悲壯的行動應該是香港政治的震撼彈。然而,殘酷的事實是,不但市民大多沒反應,甚至有不少評論人訕笑批評他們:有人說這代表泛民派黔驢技窮,有人說他們會浪費絕食的道德力量,乃至消耗了民氣。

這不是香港人的冷漠,而是政黨出了問題。或者如知名評論人李怡先生所說,市民的確變得冷漠,但這是民主黨派造成的。

的確,不像台灣八十年代民主化過程中,反對黨扮演重要的領頭角色,在香港過去幾年,在香港民主運動和社會運動中,民主黨派卻是越來越邊緣化。

轉折點之一是2010年民主黨拒絕參加其他民主黨派發起的五區公投,繼而走進中聯辦,談判出來一個妥協的選舉改革方案,事後備受批評,形象大傷。溫和派民主黨給人妥協形象,另方面激進派如社民連雖有不少社運群眾支持,但影響力有限。

公民力量領導政黨

這個事實在近年最大型的社會運動中都可以看出來。2012年的反對國民教育運動,佔領政府總部數天,可以說是香港近年來最重大的社運,卻是中學生的學民思潮所組織的。關於政改運動,去年以來最引起關注,也的確成為當前主要平台的是「佔領中環」,活動主要是由兩位學者和一位牧師發起,而民主派政黨也只能尾隨其後。(佔領中環運動目前也遭遇困境,另文再議。)

換言之,是公民社會力量在領導政黨,主導了當前香港民主運動的議程。

看到這裡,台灣讀者當有感:這不正也是台灣當前的現象嗎?

過去幾年,馬英九成為九趴總統,但是選票卻未必能轉移到民進黨,因為人們很難對民進黨有熱情,有信心,也看不出他們的價值與方向。在過去幾年的重大社會議題上,幾乎都是公民社會主導,民進黨只能在旁邊默默地看(當然有個別議員是積極參與與支持)。這次的學生佔領國會運動就再次證明:在這個關於兩岸關係的重大政策上,是學生主導的民間運動提出新的立法議程,打開新的社會辯論。

幾天前,謝長廷、蘇貞昌退選黨主席當然是明智決策,民進黨是該世代交替,但交替的不該只是世代。如果新一代的掌權者,仍然只是活在封閉的政治高牆中,而不能與社會的新世代和新價值對話,那麼他們只能慘綠下去。

至於國民黨,剛確定將由連勝文代表出來參選台北市長。在一個民主社會,官二代或富二代當然有權利出來選舉,但是如果國民黨籍的台北市市長從馬英九、郝龍斌到連勝文,都只能官二代才能出線,那麼這個黨的病不是一般的嚴重:這注定是一個權貴權力菁英主導的政黨,而這樣的政治組織必然是與社會不但嚴重脫節的,並且是對立的。

回到絕食。絕食者的力量在於本身的信念和絕食者的道德形象。所以當林義雄先生發起為了廢核而禁食,已經在文化界中引起強大聲援,至今有一千多人連署聲援要求盡快廢核。如果執政黨又繼續沒聽到這個溫柔而強悍的聲音,那麼,下一場風暴可能又要來臨。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