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不太明白,為何偏要孩子瞎忙碌?假如每天要上兩間學校、兩個興趣班等的「學習」日程完全排滿,就等於孩子可以不輸在起跑線,或甚至贏在起跑線,即學得愈多,時間愈少,就會有愈高的競爭力?那是否意味著學習愈多時間愈長,就等同孩子會比別人優勝?尤其是當整個社會都要求孩子達十級鋼琴懂四種語言時,假如我孩子有同樣的程度時,社會究竟如何篩選?

先不評論學習/吸收素質,學習時間那麼長,孩子有沒有時間訓練思考同分析能力,創作刺激同組織?

功利點去想,假設為父的我係一名老闆。於一所公司裏,我會問自己,究竟我會依仗一個食腦,一個有遠見,強於獨立分析同批判的員工,還是十個只有食力的蝦兵蟹將?

又假如學習是要以價值為前提,與其學習人人都正在學習的,為何我還是要他一窩蜂跟去學?為何我不培養社會需要的質,而是量?

假如認同一個質的社會較為重要,為何我要求他自己一個孤獨地,又不精明地去奮鬥?

假如認為孩子的前提是社會的供求重要過親子關係,我寧願自己多閲讀,由家庭的閱讀環境培養一個堅固的思考和知識基礎,使他有喜歡閱讀的習慣,從而培養分析能力,批判思考,組織能力甚至價值觀。Learn smartly而並非learn harder,較他上完十個補習班十個興趣班後黑哂口面,然後就同他去食雪糕買玩具,比「一個小時玩」的空間他減壓「補償返」,或許,可能更有效。

當我一天發現自已的小朋友情緒變壞,好不聽話又不吃飯,後來還患上抑郁症,這個terrible mistake絕非由社會加諸於他身上,而是作為父母的我對學習,對思考,對價值,對社會,對主流文化的批判辨析能力問題所致。

伸延閱讀:
https://hk.news.yahoo.com/勿讓孩子忙忙忙-無聊有好處-225606352.html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