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DSE通識教育科卷一必答題造成社會熱烈討論,不少人認為題目令「討厭政治」的學生終需付上待價、學生不能再逃避政治。亦有人認為題目經政治審查,擔心作答立場會影響分數。然而,討論較少集中於題目設立的本身有什麼問題。

本人以通識實習老師的身分,嘗試作答題目,以及淺談題目設立的本身一些意識形態問題。

(a)由資料A的兩幅照片所顯示的訴求來看,指出及說明香港政府管治香港的兩項困難。(4分)

資料A是兩張2013年元旦拍攝的相片,展出了分別是香港各界慶典委員會的遊行及民間人權陣線的遊行以及訴求。前者寫著「聚青年能量」、「齊心撐香港」;後者寫著「元旦大遊行」、「民怨大爆炸」、「行騙長官下台」、「不要騙子政府」及「立即普選」。

這反映香港政府管治香港的兩項困難,第一:政府認受性受質疑,有市民提出民怨爆炸及要求特首下台的聲音。顯示民間對政府認受性受質疑,市民上街表達訴求。

第二,政府形象低落,有市民形容政府為「騙子政府」。政府管治成本高,增加管治困難。

評論:這題略有些維穩意味。香港政府形象明明在民間社會低落,政府認受性明明在香港社會受質疑,題目不問為何香港政府認受性受質疑,如小圈子選舉、CY只得689票、社會矛盾日增導致民怨爆炸等民間不滿的原因;不問「市民生活在香港有什麼困難」、「市民面對香港政府的施政需面對什麼困難」;偏偏就問「政府管治香港有什麼困難」,把人民實際的訴求抽離地看成「政府管治香港出現困難」,其意識形態似是在考政府官。

另外,群眾處於弱勢,無論是在社會資源分配(增設公屋運動、反對地產霸權運動)上、民主運動的話語權上、職場話語權上(爭取設立標準工時運動)上,群眾運動本來就是令群眾充權以及群眾和政權爭權的運動,所以「令政府管治香港出現困難,增加其管治成本」是常識吧?題目看不到這些背後的權力關係,反而去問管治香港有什麼困難,似乎是要把這種高高在上、由上而下統治市民的意識形態進一步鞏固給學生。

Screen Shot 2014-04-09 at 5.16.28 pm

(b)資料B反映香港社會有哪兩個核心價值出現矛盾?這兩個核心價值的矛盾引致的後果是否日趨嚴重?參考資料B,解釋你的答案。(6分)

資料B詳列了本港2004年至2012年期間公眾活動總數,而數目呈上升趨勢;以及在公眾活動中有人被檢控的百分比亦呈上升趨勢;

反映香港社會法治和言論自由的核心價值出現矛盾:法治和言論自由

這兩個核心價值的矛盾引致的後果是越來越多人在公眾集會及示威中被檢控,但引致的後果是否日趨嚴重,需先定義為「對誰的後果」和界定什麼是「嚴重」。如在公眾活動中有人被檢控的百分比呈上升趨勢,嚴重威脅表達自由。

評論:另外,已經有很多人說過核心價值是否存在是成疑的。而且核心價值也不是一個自有永有的事,如有人會質疑核心價值不是法治和所謂的核心價值是由誰賦予的,是不是真的是大眾都認同。用核心價值作為題目有點奇怪。

而且,題目亦有二元對立的問題,需知公眾活動中有人被檢控未必代表被檢控人士破壞法治,近年亦出現大量警方選擇性執法,因些題目似有以「公眾活動中有人被檢控」引導學生認為「香港法治被破壞」。

(c)「透過示威遊行表達訴求有助提高香港人的生活素質。」你在多大程度上同意這看法?參考資料及就你所知,解釋你的答案。(8分)

資料C列出了香港2013年一些公眾活動的訴求,包括五一勞動節遊行、七一遊行、10月份免費電視發牌風波等。

同意透過示威遊行表達訴求有助提高香港人的生活素質:

  • 加快香港民主發展進程
  • 為香港人爭取改善工作條件,如設立標準工時
  • 示威遊行是公民參與,有助公民社會的形成
  • 其它表達訴求的方法失效,因得不到政府回應(香港政府由小圈子選舉產生,變相政府亦不需向市民問責),市民只能以示威遊行是表達訴求
  • 向政府表達訴求,是施壓的一種,改善政府施政
  • 令社會可持續發展,如要求政府收回擴建堆填區,令政府考慮或加快推動其它資源回收的政策。又如要求撒回新界東北方案,有助香港保留農地,令城市發展邁向城鄉共生的模式
  • 要求解釋免費電視發牌決定的理據,鄣顯程序公義

不同意透過示威遊行表達訴求有助提高香港人的生活素質:

  • 得不到政府回應(香港政府由小圈子選舉產生,變相政府亦不需向市民問責)
  • 示威遊行常常只是引起了關注,就實際效果而言,無助提高香港人的生活素質

評論:這題如果答「同意」的話,似乎會令人不知不覺把各種示威遊行運動的訴求無限加入,如要求解釋免費電視發牌決定的理據,鄣顯程序公義…要求解釋免費電視發牌決定的理據,有免費電視睇…又如要求撒回新界東北方案,有助香港本土農業的發展…要求撒回新界東北方案,因方案是製造假需求,實際用來建豪宅,因此為香港人利益著想。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