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1C097009160
(图片来源:unwire.hk)

香港的主流和网上媒体、文化人甚至政论文章,这些日子都在讨论一部叫 《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开往大埔的红Van》。

这部被唤作《红Van》的电影由香港导演陈果制作,改编自香港80后写作的网络小说,剧情本来属科幻类别,电影却让人扣上香港现况,结果只是上映了6天,票房已经过千万港元,对今天的港产电影而言,这并非常态。

简单如电影还没有上映之前,其中一句对白巳经被演化为“现在香港巳经不再是过去的香港”,这和近年“我不见了我的香港”和“香港巳非我熟悉的香港”观点相配合。

宣传海报更以“还我香港”来作为主打,其中一个卖点,便是此片没有和大陆资金合作,纯香港本地制作。

不少观众对电复印件身有不少批评,如部份剧情没有完整交待和结局散乱等,却无损观众入场和社会讨论的兴趣,这便是导演在电影中的政治隐喻,和电影以本土出发的宣传。

这是港人美丽意愿。

两代同说香港故事

1950年代后出生的导演陈果曾经制作香港回归三部曲,作品针指香港,但这次红van所受到的注意,被过去都要多。 小说作者是一个香港80后青年,是香港热门网络讨论区的常客,所以只要曾于香港本地网上论坛流连过,都对这故事有一定认识。

小说和电影设定本来就很香港,旺角大埔是香港旧区,“红Van”是红色小巴,此小巴特点是路线随时变化、没指定落客站、没下车铃只有大声呼唤司机,所以游客或不谙香港的人会去用红van作交通工具,但红van却是地铁、巴士停止运作后,不少港人深夜归家的交通工具。

电影中一个明显比喻,就是红van驶过狮子山队道后,一切不再一样,和香港人缅怀过去的“狮子山下精神”相呼应。

时间设为2018年,主角在6年前失踪,即2012年,那是特首选举年,被唤作“红色特首”梁振英上台的年份。

讨论正正反映了香港社会的哀愁,而不少港人现在看电影的其中一个条件,不只是电复印件身是否好看、有否明星或国际性奖项,而是它是一部纯香港, 要去支持香港电影是“进电影院的理由”。

“我讨厌政治”的香港电影?

香港娱乐圈不是美国荷里活,甚至不是台湾,“我讨厌政治”才是主流, 所以香港电影金像奖剪辑香港时走掉八九民运是常态;因此当一套电影以政治明隐喻作卖点兼能吸引观众,香港民情的变化,早巳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

当然,在一股热潮之中定会有人持相反的意见,如有文化人会认为将电影扣连政治是过份解读,但一个场景不断下着大雨,那雨水是腥血的、红色的雨水一直如血般下,电影主角们在回想往日美好的时光。

红色雨是港人对前景不安的哀愁,不止于此,导演还要下着红雨的场景放两架状似坦克车的物体,港人怎会不懂。

香港这样热烈讨论,也惹来大陆的声音,如一名大陆作者于微博文章指港电影人早往大陆发展,现在是香港电影人在彷徨中自我鼓励的精神图腾。港人对此感觉难免不是味儿,该文更指香港只是弹丸之地,何来说核心价值?

相似的讨论,其实早在之前巳经发生过,也是一些于香港生活过的大陆年青人,以香港本土电影为讨论而提出相似论点,所以香港电影人、甚至香港人,对这些观点巳经没太大感觉,其中资深影评人朗天撰文指,对于一早不晓得什么是价值的人,只能用「夏虫不可语冰」去回应。

香港核心价值内化

大部份港人对这些批评巳经没有感觉,是因为核心价值巳经内化,甚至是骄傲的原因,这一点早巳由香港被殖民开始,被殖民是一种侮辱,但能在这片土地上生活是另一回事。

这种讨论的源头多是由一些有大陆背景的人士,发表一些香港社会或港人不足的言论,然后彼此网上群起攻之,大陆人认为香港人只会自我感觉良好,而港人则会认为你们这些人不懂感恩。

多说没意思,反正何谓香港核心价值都有不少争论,所谓“身体最诚实”,港人此刻选择透过对电影来抒发对自身家园的美丽愿望和哀愁。

文章不代表BBC的立场和观点,网友如要发表评论,请使用下表: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中国数字时代亚马逊镜像 (墙内可直接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