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背后的意识形态对立博弈

中国因被美国批评扩张主义、尤其因南海冲突而与美国关系恶化。俄罗斯因叙利亚和乌克兰一系列分歧而与美国关系深陷分歧。面对中国与俄罗斯,欧盟共同立场是与美国站在一边。这一局势的结论是莫斯科与北京有共同利益结盟应对美国与欧盟。这正是普京访问中国前所表达的愿望。美国与欧盟针对俄罗斯的制裁不能使普京害怕,因为俄罗斯有中国这个经济替补。如果欧盟想减少对俄罗斯能源依赖?没关系,俄罗斯可以转向中国市场。普京高调说,俄罗斯很高兴这样做,因为中国与俄罗斯在大多数重要议题上都立场一致,中国是俄罗斯外交政策中的重中之重。

中国与俄罗斯都以微妙的中立暗中支持对方。在乌克兰危机中,中国不谴责俄罗斯,在安理会投弃权票。中国在叙利亚议题上拒绝谴责莫斯科保护的阿萨德政权。作为回报,俄罗斯在中国与邻国的南海冲突中保持谨慎的中立。

不过事情并不如此简单,俄罗斯与中国就天然气合作谈判十年,普京更喜欢跑到中国上海宣布谈判成功,来给美国与欧洲一个教训。可是俄罗斯与中国其实在价格上并没有谈妥,而且卖给中国的天然气与卖给欧洲的天然气数量相比微乎其微,这表明市场转换的经济说法只是一个假象。其实战略结盟的说法也是假象,因为1亿4300万俄罗斯人对13亿人的邻居大国中国在他们的大门前崛起非常害怕。世界报说,但这一切都不能阻止莫斯科与北京玩弄民族主义游戏,针对西方并肩打一场意识形态一致的战斗。

莫斯科与北京各自举起俄罗斯价值和中国价值招牌,来抵御国际普适价值,并且封堵所有敦促尊重普适价值的声音,拒绝接受人类普适价值里的人权。在所有国际场合,俄罗斯与中国都联手打击美国与西方的领袖地位。世界报的社论说,在经济全球化背后,有一场意识形态的战争却是不争的事实。

普京需要中国盟友支持

解放报暂驻中国记者梅里斯认为,俄罗斯总统普京珍惜与中国的盟友关系,普京重视习近平上任第一次出访选择莫斯科的信息传递。俄罗斯因被指控在乌克兰挑起事端而受到欧美制裁,需要中国的盟友支持,来打破外交受到孤立的境况。

普京在中国尽显与中国的盟友关系,不仅检阅在上海外海域的联合军事演习,还与中国签订数十个经济合同,尤其是长达30年的天然气供货合同。普京向西方发出的信息是明确的,俄罗斯可以同世界另一个经济大国中国结盟,获得中国政治外交以及经济的支持。然而中国显然与俄罗斯保持距离,中国虽然与俄罗斯一同表态反对外国干预政策,但习近平却没有明确表明在乌克兰危机中完全支持普京,而是希望各方停止冲突升级。

价格战云遮雾罩

经济报纸回声报常驻中国记者格里希雍发自上海的报道指出,中国与俄罗斯终于签订了长达十年谈判未果的天然气合同大单,但双方默契拒绝透露天然气每立方米价格。因为这一价格正是长期以来让中俄能源谈判陷入僵局的主要因素,报告价格可能会有签订合同的力量对比变化的微妙尴尬。

不过专家根据中俄天然气协议估算,长达30年每年38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总金额应当为4000亿欧元,平均每立方米的价格因此应当为350美元。尽管俄罗斯方面匿名官员私下保证实际价格要比估算的多,但俄罗斯长期坚守的卖给欧洲的天然气每立方米380美元的立场可能还是放弃了。而且是俄罗斯总统普京前往中国与习近平签订合同,中国一直希望获得大甩卖的价格优惠。

俄罗斯与中国都需要签订这一合同,俄罗斯除了需要中国的盟友支持,更主要的是需要中国的购买来减轻乌克兰危机的多重压力,尤其是经济压力,同时保证欧盟寻找减少对俄罗斯能源依赖后的市场。而对于中国,尽管官方力主寻找替代品减少对污染严重的煤炭依赖,但中国的页岩气蕴藏因地下水脆弱与匮乏的微妙境地而缺乏战略影响。俄罗斯未来输往中国的天然气不足卖给欧洲的四分之一,对中国来说却至关重要,至少中国有了稳固的供货来源。只是,中国将要把煤炭以及石油的消费重心政策换为天然气,并将这一改变推广到全国。回声报指出,中国仍然停留在世界上为数很少的国家,经济受制于政治需求。

十字架报在国际版还刊登文章,报道中国浙江温州地区天主教影响日益增多,基督信徒不断增加,但却面临官方越来越严厉的监控与打压。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