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发非洲市场采取的是全面的国家战略规划,由中石油等实力强大的国有企业打前阵,再有类似中国进出口银行等国营银行做后盾,任何一个有意开发其矿产能源或者建造基础设施的非洲国家都能够在中国商贸部做出可行性研究之后获得一份优惠的贷款,之后,他就可以在几个不同的中国公司之间做选择,贷款资金将被直接划到该国的财政部。这一简单、迅速、便利的操作方式使中国企业在非洲轻易获得了上百项合同。

另外,为了进一步加强与非洲国家的合作,中国从2000年开始,开设了中非论坛,邀请48个非洲国家的首脑访问中国,这一促进中非关系的软实力的效果非同寻常。再加上中国从2004年起,在非洲各国开设孔子学院,并且通过中国的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媒体用中文,英文以及法文加强对非洲地区的文化以及政治宣传。最后,在非洲的中国人的影响力也不可低估,目前中国在非洲的人口已经超过一百万,他们的人数将在近期内直线上升。作者引述一位中国科研工作者的话说,中国的六百多条河流中有超过四百条都已因污染而成为死水,中国如果不将三亿中国人移民到非洲中国人将无法继续生存。

同中国相比较,印度打入非洲经济的方式有所不同,印度在非洲开发的企业主要是私营企业。尽管作为英属殖民地,印度人在东部以及南部非洲英语国家地区的活动由来已久,今天在肯尼亚,乌干达以及南非等地,生活着三百多万印度人,但是,印度政府却没有一个开发非洲的整体计划。印度企业在非洲并没有象中国企业那么多,但是,他们却渗透到非洲国家内部的所有的经济行业,而且,他们更加融入当地的经济系统。某些印度企业在能源以及矿产业确实是中国企业在非洲的重大竞争对手。

面对中国企业在非洲的强大竞争优势,印度政府在二十世纪初也做出决定针对非洲大陆采取国家性的战略措施,并且于2008年,召开了首届印度与非洲峰会,不过,印非峰会并没有取得印度政府所预期的成果,仅有六位非洲国家首脑参加了此次峰会。而事实上,印度手中并不缺乏王牌,尤其是在科技以及医疗领域。另外,印度也开始向非洲施展软实力,印度开设一个通过卫星以及光纤将非洲大陆47个国家与印度的政府机构相链接的网络,以便通过电视网络展开教育活动,印度政府还向非洲大学生提供奖学金,并且也同中国政府一样,设立了进出口银行。不过,印度企业在非洲获得的合同项目的总数远远低于中国企业,其中原因主要由于印度金融机构的融资能力有限再加上印度企业在公共建筑方面缺乏特长。作者引述来自中国以及印度官方的统计数字指出,2012年,中非之间的贸易金额达到2000亿美元,而印非之间的贸易额却仅为700亿美元。

中国与印度两个大国在非洲大陆的竞争无疑使非洲国家从中获益。作者举例说,在非洲的主要产油国安哥拉,印度的利益曾经多次遭到中国的损害,2004年,英国石油部门计划将其离岸开发权的百分之五十转让给印度石油企业,然而,安哥拉政府却中途出面阻挠将开发权转让给中国,作者指出,与此同时,中国的进出口银行向安哥拉提供24亿美元的贷款。同样,中国与印度在另一个非洲国家莫桑比克的竞争也十分激烈,莫桑比克煤矿与天然气储藏丰富,地理位置优越,印度到目前为止比中国略胜一筹,因为印度于2006年同莫桑比克签署双边军事合作协议,印度为莫桑比克提供尖端装备以及军事保护,印度海军因此可以在莫桑比克海域巡逻,从而把握控制非洲东南部的海上出口。

此外,作者指出,中国与印度对非洲提供的援助大幅度地推动非洲的经济发展,印度的援助方式主要是为非洲培训专业人才以及提供技术咨询,而中国的援助一般是向非洲国家直接发放援款,由非洲国家自行决定投资方式。

作者最后指出,中印在非洲的活动在国际社会也引发不少非议,首先,印度与中国都声称为非洲国家提供就业,而其具体效果却十分有限。其次,就在国际社会注力于减轻非洲国家债务的同时,中印两国给非洲国家提供的贷款使非洲国家依然债务缠身。最后,被认为是非洲发展一大障碍的贪污受贿现象随着中印在非洲的经济活动的急剧上升而日益严重。

作者最后总结说,中国与印度在非洲的竞争关系对非洲国家来说可能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在国际舞台制造杠杆效应,激发新的竞争活力,也可能对非洲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关键还在于非洲国家政府是否有能力从长计量,推行理性的治理政策,积极地利用亚洲大国对非洲兴趣。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