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中国游客赴泰国旅游,二零一二年为二百七十八万人次,比二零一一年增加一百一十多万,而赴美旅游约为一百五十万人次,比零八年增多近百分之二。二零一四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数将达到一亿一千四百万人次,比去年增长百分之十六,相等于输出了两个英国的人口。但与此同时尴尬的是,这个数量庞大的群体也会让一些人联想到,许多不符合文明规范与不受欢迎的行为。

正在像「中国製造」、「孔子」等体现国家软实力的词语一样,「中国游客」成为也成为具有辨识性的标籤。二零一三年国庆节期间,《南方都市报》专门派出记者,分别赴日本、美国、欧洲、东南亚等地,列举式曝光沿途所见中国人的不文明行为。比如,在巴黎卢浮宫前水池洗脚、在埃及古蹟刻上自己名字、骑上华尔街铜牛拍照……这些典型案例,已经广为人知。但未必引起注意的是,中国游客踏上通往度假地的飞机时,他们就自动成了代表国家的名片,哪怕这段飞行的时间有多短,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已经发生。比如,在一家航班机舱光线昏暗,遮光板全部拉上了,有个身影站在了过道上,一隻脚站立,一隻脚弓起来。空姐发现,一个中国大陆乘客正在剪脚趾甲,「指甲屑就直接掉在地上」。空姐确认这是一名中国大陆人,因为这个人刚刚还在向她借指甲刀。

在另一方面,世界各大旅游地不断涌现的中国面孔,大概也是「中国梦」的一种:这意味著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实现了最基本的财务自由,在旅程中寻找物美价廉的购物天堂。比单纯出境人次更具诱惑力的,是这些游客的消费能力。二零一二年中国游客境外消费总额达一千零二十亿美元,这笔钱可以买下一百四十座第一大通曼哈顿广场——复星国际集团不久前在美国纽约曼哈顿买下的地标性建筑。中国游客在美国人均消费高达七千美元,在所有外籍游客中排名第一。中国人的消费能力市场如此之高,这也可以理解一些外国旅游从业者,更倾向于在公开场合以理解和包容的心态谈论中国游客。

旅游地的一些变化与应对措施,体现了对中国人的迎合。纽约奢侈品店云集的第五大道,许多店都配备了会讲中文的店员;韩国国营铁路公司铁道公社以中国游客为对象推出了旅游套餐商品,还开设了中文网站;巴黎官方面向服务业出版了一本手册,配有普通话用语的发音,以便让服务人员更好地理解中国人的需求;澳洲联邦政府提供了八十三万美元的基金,协助培训中文导游。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