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赛学校: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学生:杨鑫宇 王皓然 指导老师:阎芳

“有阴凉的地儿,有阳光的地儿。”用这句话形容双榆树地区,恰如其分。

这是改编自真人真事的电影《神探亨特张》中,主角张惠领的一句台词。这可谓是他多年警察经历中无数感触的合集。

影片中,张惠领就任于北京市海淀区双榆树派出所,分管着一片治安形势复杂特殊的区域。观众在影片里跟随着故事的节奏,看他在这里执勤,看他在这里出警,看他在这里看尽了各种各样的违法行为与违法者的生活,也和他一起在这里感受着一个真实而发人深省的基层社会。

而在现实生活中,我本人就生活在这个每天都有故事发生的地区:双榆树——走出中国人民大学的东门,就是双榆树派出所的辖区。

宽阔的人民大学东校门和高耸的当代商城大厦在车水马龙的八车道马路两侧对视,中关村南大街与北三环西路如同城市的动脉在此交汇,中关村科技园区的辐射效应让这里寸土寸金,而周围密集的校园则给了这里非凡的生机与活力。

这是“阳光的地儿”。

而在同样一个地区,“办证”妇女大军的身影不时闪现,警务亭就伫立在中关村南大街路西十分显眼的地方,但在没有警察驻守时,乞讨者们也不介意在它周围“扎营”。以张惠领警官为代表的“神探”们让盗窃团伙受到了很大打击,“稍不警惕就会被扒手偷走钱包”的说法也已经成为了过去的传说。不过即便如此,在人群极为密集的双榆树,依然没有人会放松对自己财物的警惕。

这是“阴凉的地儿”。

凡是有人的地方,就有社会,小小一个双榆树,也是一个小社会。在社会里,但凡有光明,就自然有光明照射不到的“阴凉”,“亨特张”和他的战友们负责用光明尽可能驱散阴凉,而作为旁观者的我,则更多地去观察光明与阴凉的变化,以及这之间的人和他们的生活。

怀抱孩子的办证妇女三五成群,往往集体行动,一旦有人在“交易”中被民警或城管发现,负责把风的人便会高喊起来,以让其他人逃过追捕,而即便是被警察抓到,如果没有被“抓现行”,她们就会轻松地以“我抱孩子出来待会”蒙混过关。

2010年与2012年,国家级媒体新华社两度曝光“人大东门办假证产业”,体现出了这种现象的顽固,也加深了执法者打击“办假证”的决心,最近一年,这里抱着孩子游荡的妇女明显少了。

但是,只要有需求,这个黑色的产业就不会彻底消失。“现在风声紧,学生证都涨到30一张咧。”一位在天桥下经营报刊亭的老板如此说道。

同样是从2013年开始,乞讨者也日渐少了起来。双榆树的乞讨者是不同于别处的,在这里,不仅有拿着钱罐在人面前叩拜的老者和残疾人,也有日复一日用蹩脚技术演奏着同一首曲目的小提琴手和吃住皆在街上从不“撤摊”的流浪汉,还有写下千字材料“喊冤”的外地一家三口和不求钱财只发传单的上访专业户。他们之中有职业行骗者,但真正悲惨的人也在他们之中,对于北京市容而言,他们是牛皮癣一般的存在,但对于一座城市而言,他们又是不容忽视的弱势分子。

2014年4月的双榆树地区,乞讨者已经十分稀少,我曾经每天都会见到的面孔也不再出现了,但我永远难忘2012年一个深夜在中关村南大街天桥上看见的那一幕,一个流浪乞讨者孤身睡在桥上,一个中等身材的中年男子从桥的另一头走来,突然就对着乞讨者踢了一脚,然后拿走了乞讨者面前的小桶中所有的钱,转身离去。后来,我又有几次看到那个乞讨者,他可以选择向警方求助获得保护,并被收容遣送回家,但他还是选择把自己暴露在危险里,做着不光彩的生计,直到警方主动找上来为止。

这里的实际情况比电影中更加复杂,但并不比其他哪个真实的北京街道更加复杂。阳光普照的区域在扩大,但阴凉处的冷暖也需要人们来关注,做到这一点,并不比驱逐阴影简单。

“面对的都是负能量,我们能够做的就是面对负能量给与正能量。”“亨特张”如是说。

注:本文为传媒生力军参赛作品,不代表本网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作者

“传媒生力军”2014全球新媒体创作邀请赛首次进入中国,来自人大、中传、复旦、暨大、厦大、川大六所知名高校新闻传播学院的生力军,将在“荷兰在线”这个国际媒体平台进行一场梦想与实力的终极PK。大赛分初赛和决赛,贯穿2014全年,优秀作品将在网站及各社交媒体平台陆续刊登,敬请关注。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