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赛学校:厦门大学

学生:徐曼妮 指导老师:孙慧英

当“太阳花”学运在台湾闹得沸沸扬扬的时候,大陆的舆论场上似乎还没有空出一片场地给“服贸”。“不就是卖个衣服吗,台湾的学生怎么这也好闹?”“湾湾的同学好厉害啊,‘立法院’都敢占!”直到台湾学生们攻占“行政院”遭驱逐后,微博上的报道才相应多了起来,大陆学生的态度也从羡慕转向了理性。

“我和他们是朋友,没有太多的态度在里头”

上个学期,小零来到了台湾交流,短短的一个学期里,她不仅玩遍了宝岛上的各个美丽景点,还结识了许多可爱热情的台湾学弟。“我没有像其他大陆生一样只和大陆同学一起去玩,所以就会和这些台湾同学玩的很开啊。”小零说,在台湾的时候,他们一起去唱歌,骑机车,回到大陆后也会和他们经常联系。“我要回来的时候,他们都说好有事不能来机场送我了,结果到机场后他们都在,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当时真的很感动。”

在清明节前后,小零的学弟在Line上和她聊起了学运,想要听听小零的看法。“我是觉得他们的担忧是不必要的,他们对于大陆太敏感了。经济这种东西就是全球化的,没有跟谁签是不可以的啊。”小零的学弟听完后跟她说,真希望她能在台湾,看一看、听一听那边的看法。小零说,“如果我们站在他们的立场,我们也会很有危机感,毕竟台湾地那么小,人那么少,他们确实危机感会比较强烈一点。”

在问到这次事件会不会对他们的关系产生影响时,小零说:“我们都是没有什么强烈政治立场的人,关系不会因为事件而有所改变,而且我认识的人没有偏激的。”

“我想用自己微小的力量改善大陆在台湾年轻人心中的角色”

与电视上激烈的画面不同,“立法院”附近的街道显得很平静,李佳(化名)走进学运的场地,各个区域被分隔的井然有序,有人在看书,有人在玩手机,还有的区域在开讲座。

这个学期正在台湾交流的李佳,则以亲身经历对“反服贸”和两岸关系有了更深的思考。李佳告诉我,“我在Facebook和学校的论坛上看到了许多学生的态度,他们对于大陆有一种敌对的气氛基础。”在学校所组织的反服贸论坛上,持中立温和态度的教授往往被呛声,而一上来就用台语说煽动性话的教授就会得到学生的欢迎。

李佳有加入学校的羽毛球社,羽毛球社的氛围非常好,她甚至常常会因为陆生的身份得到更多的照顾,“但是我们的话题几乎不涉政治,甚至在学运最激烈的那几天。”台湾的学生在谈论服贸时常常会避开她,但她如果正面提到反服贸的问题时,他们总会告诉她,反的不是服贸是黑箱。“但我知道其实不止。”李佳说。

在采访的过程中,李佳一直在向我传达台湾学生在网络上的种种观点,“反正我很痛心,在我们大陆常看到的网站上的报道都不充分,大陆的人对学运认识根本不正确。”李佳说,大陆和台湾学生之间对彼此的认识还是有太多的误区,她在很努力的和他们交朋友。“老实说,我现在自觉不自觉地想用自己很微小的力量改善大陆在台湾年轻人心中的角色。”

“害怕统一了之后台湾会失去一些很珍贵的东西”

小琪是一个爱好旅行的人,在台湾交换的半年里,她自然没有错过各地的美景。在她的印象里,台湾给她最大的感触就是那儿的人情味。你去问个路,大叔会热心的带你走到目的地。住旅馆的时候,旅馆老板会请你吃红豆汤,糖炒栗子和水果。“也不是说大陆就不好,台湾就都好,但是这种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一定要在哪里才可以亲身体会。”小琪说,去之前她希望统一,但去之后便会害怕统一后台湾会失去一些很珍贵的东西。“也没有想得那么复杂,就是隐隐地不舍得这些东西被掩盖,当时很多一起去的交流生都是这样的想法。”

4月10日,随着学生撤离“立法院”,服贸事件的争议渐渐平息下来,但是萦绕在两岸之间的疑惑却没有停止。大陆学生对于台湾的善意和台湾学生热情相待中所包含的疑惑相伴相生,在这次事件中,难免有一些亲历台湾学生“反中”情绪的大陆学生感到难过与不解。这些疑惑,也只有在两岸学生的深度交流中才可以解开。只有当二者对彼此的认识对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才能成为可能。

注:本文为传媒生力军参赛作品,不代表本网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作者

“传媒生力军”2014全球新媒体创作邀请赛首次进入中国,来自人大、中传、复旦、暨大、厦大、川大六所知名高校新闻传播学院的生力军,将在“荷兰在线”这个国际媒体平台进行一场梦想与实力的终极PK。大赛分初赛和决赛,贯穿2014全年,优秀作品将在网站及各社交媒体平台陆续刊登,敬请关注。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