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访华期间,中俄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协议。两国和外界都更多关注这些协议的政治意义。俄罗斯媒体多聚焦于俄罗斯外交政策的“东转”上,并对中俄战略伙伴的进一步深化以及中俄是否可能成立对抗西方的联盟等有颇多讨论。更有媒体将中俄天然气协议能否签署,看作中俄关系、尤其是中俄会在政治上走多近的试金石。但很少有人从普通民众的角度,来分析中俄关系带来的可期待利益。但两国关系带来的影响事实上不只是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也包括你我这样的普罗大众。

中俄合作减少政治因素影响是趋势

首先要强调的是,中俄两国间的合作增加,始于2001年中俄签署的睦邻友好协议,这一趋势已经已超过十年。而且双方的合作背景是全球化,而非近期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和西方国家产生的争执,也不是因为中国需要盟友以应对和日本的钓鱼岛问题。正如习近平主席在这次与普京总统的会谈中所提到的,“中俄进一步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促进国际公平正义、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的需要,是两国共同发展繁荣的需要,也是世界多极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俄罗斯的目标应是和中国建立非政治联盟化的经济合作,减少干涉经济活动的政治风险,并将两国关系从政府高层间的合作,转向对民间普通民众也具有吸引力的经济和人文合作。对此,笔者曾撰文建议,应加大中俄间的经济、科技和人文合作,而非政治化的联盟,加强交流,以更好地理解双方的需求,减少误解,并使利益惠及两国的普通民众。

更应关注的是中俄协议会让普通民众受益

近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各地出现的雾霾污染严重危害着中国环境,伤及普通民众的身体健康。其中主要原因在于中国的能源消费严重依赖易产生大气污染的煤炭。而天然气属于清洁能源,增加天然气比重可以起到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改善日趋恶化的大气环境的作用。

事实上,很多中国城市已经在公共交通引入天然气以减少污染,如使用天然气的巴士和出租车就是一例。而中国自身的天然气产量有限。因此,中国和俄罗斯的天然气交易将有望改善中国的城市雾霾,是惠及中国普通民众的项目。当中俄两国天然气合作协议最终签署的新闻最终发布时,我感觉很愉悦。我仿佛看到北京的灰色雾霾烟消云散,故宫、天坛、颐和园都笼罩在蓝天白云之下。

普京访华期间签署了49个中俄合作协议,这些合作协议并不仅限于自然资源的合作,还涉及许多不同的领域,比如中俄大学、银行业、飞机技术和制造业等(甚至包括养老行业)。这些都将给中国和俄罗斯普通民众带来大量的就业和发展机会。

给普通民众带来实惠是建立良好的中俄合作的基础。同时,俄罗斯人和中国人有着很多文化上的共同语言,习近平和普京就曾多次强调他们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而显然,相似的文化背景总是更容易进行经济合作。

在合作协议中还提到,中俄将建设第一座连接两国的跨阿穆尔河铁路大桥,建设将于近期启动并于2016年前完成。从经济方面看,大桥建成后将缩短两国铁路运距700公里,也将给两国间贸易创造更多的便利。同时,这座大桥也具有中俄之间友好的象征意义。我曾在法国的斯特拉斯堡生活过一段时间,那里有一座跨莱茵河的欧洲大桥连接着法国的斯特拉斯堡和德国的凯尔——1871年到1945年,随着两次世界大战,这里的法德边界发生四次重大变更,本是充满硝烟和血腥的多事之地,但这座欧洲大桥却使这里成为连接欧洲和平和友谊的象征。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