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的“两极分化”趋势不可避免 - 孙骁骥 - 火星生活 Life on Mars

近年来,中国的城镇化建设及巨大货币供应量令房价暴涨。但也不可否认,中国大量的三四线城市存在极大的房地产泡沫。因此,当人们在“房价将会暴跌”的舆论期待中静等降价,伺机出手时,二三线城市的人们基本是如愿以偿,而一线城市,尤其准备在一线城市中心区域购房的人们期待却落空。北上广等地的房价并没有下跌,在年初的一段“冷却期”之后,继续开始了攀升。

中国不同城市、不同地区的房价,有些“冰火两重天”的意思。例如北京,20145月的新房均价上升到了33472元每平方米,二手房均价为39328元每平方米。房价依然非常人所能及,并且,大量位于市中心的二手房价格远超过郊区的新房价格,这说明中心地段房子依然抢手。对比之下,例如西部地区的城市贵阳,同期的新房和二手房价格仅为5279元、6163元每平方米,仅为北京的六分之一不到,并且一直是涨涨停停。

“两极分化”是很普遍的现象。中国三四线城市房价普遍只相当于一线城市的五分之一到八分之一不等,毕竟,房价的大头是地价。在经济资源和政策上不占优势的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沿海一线城市,地价当然低。而反观北京,一个13亿人口和经济总量居全球之首的国家首都,其实早已是一个全球化的市场。它所容纳的并不仅仅是中国的资本,还有来自全球各地的热钱。上海,毋庸说六大交易所的设置早已清晰无误地注定了其未来金融中心的地位,尤其是在中国资本项下的可自由兑换完全开放后。

因此,尽管中国的许多三四线城市早晚必将遭到泡沫的洗礼,但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那些中心地段的高质量房子却大可以高枕无忧。根子里的原因在于,中国的房屋历来不仅具有居住的用途,最主要的是有类似货币的保值功能。翻翻史书,司马迁在《史记.食货志》里就曾说,“去就与时俯仰,获其赢利,以末致财,用本守之”。这里的“末”是指工商业,而“本”,则是指的购田置产。太史公让人们买房的建议几千年来一直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但在

今天,这种资产保值的功能在一线城市的中心地段体现得淋漓尽致,但在三四线偏远城市却不太灵了,为何?这是因为,中国人购买的房子,不是单纯的“物质商品”,而是一种“地位商品”。这两个概念是由经济学家弗雷德.赫希在《增长的社会限制》里提出。所谓物质商品,是指一般的消费类商品,是传统的物质财产,消费得越多,

边际效用递减越快。但是,“地位商品”就不同。高档的房产、名牌大学的教育等等都属于此类。这一类商品具有内在稀缺性,因为它们的供给是极为有限的,但附加值非常大。因此,对这种商品的消费具有明显的“精英主义”、排他的倾向。一线城市的房产,自然是属于典型的“地位商品”。

赫希还进一步分析说,由于边际效用的作用,对于一般物质商品,消费得越多,价格会越低。但地位商品却很容易无限抬高估价,而且是价格越高、购买的人越多。这不就和今天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中心地段的房产如出一辙吗?高档房产的附加值,使得它们在保值的作用之外,还成为了增强人们经济竞争力的法宝。

你想想,学区房价格为什么那么高?这恰恰是因为优质的教育乃中国最为稀缺的资源之一,谁都希望子女赢在教育的起跑线,于是就造成了哄抢,以及房价的走高。毋庸置疑,优质的教育和大城市居住的条件,将为一个人带来更多的人脉资源和经济资源。毫不夸张的说,大城市的优质房产会成为未来进入上层社会的一张入场券。此外,房子和户口、身份的绑定,使得原本只是用来居住的这个小小的空间,承担了它自身难以承载的价值。其实,房主们买的不是房子,是未来。

但所有这些功能,对那些偏远的小城市的房子来说都是不具备的,即使它们全都修得像白宫。在那些资源匮乏的地方,房子就是房子,学校就是学校,人就是人,地就是地。与绑定了一切的一线城市不同,那儿的一切似乎以另一种不可思议的关系维系着。房屋不具有太多的附加值,仅仅是用来住人——一些被剥夺了机会的人。在“两极分化”的房价走势下,恐怕真正在分化的,是社会财富和资源,是人们原本比较公平的机会。

关注作者微信“私享日记”(微信号:sixiangdaily)。这里有有趣、有料、有内涵的故事和观点,还有粉丝独家福利哦!

房价的“两极分化”趋势不可避免 - 孙骁骥 - 火星生活 Life on Mars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中国数字时代亚马逊镜像(墙内可直接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