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议者被清除出天安门广场仅一周多后的1989年6月13日,北京市公安局发布了一份通缉名单,上面罗列着21名学生领袖的姓名和照片。

这些图片在全国各地的报纸上反复刊登,在电视上反复播放。最终,21名领袖中14人被捕,其中有几人是自首。其他人则成功地通过一次偷渡行动逃离了中国,帮助他们偷渡的有心怀同情的警察、西方间谍机构和香港黑帮。

服刑结束后,14名被捕领袖中的王有才、周锋锁等人获准离开中国。那些离开的人现在主要生活在美国或台湾,有几个皈依了基督教。只有一人被准许回国。

14名被捕的学生领袖中,有六人在获释后依然留在中国。朋友和活动人士称,大部分人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放弃了政治行动主义。马少方原来是学电影的,政府多年的骚扰曾让他难以保住一份工作,但现在,他已是一名成功的管理顾问。还有一些人,比如拉祜族人王正云,有时候还难以维持生计。记者无法联系到王正云和其他七名前学生领袖请其置评,他们的行踪也无法确定。

以下是部分学生领袖的简介和他们如今的状态。

1. 王丹 1989年,王丹20岁,是北京大学大一学生。6月4日的镇压后,王丹最初藏在安徽省一个亲戚的家里,但很快又回到首都,并于1989年7月2日被捕。他被判处四年有期徒刑,但于1993年提前获释。两年后,因请求释放其他因参与抗议而被监禁的人,他再次被捕,被判以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获刑11年。1998年,在比尔·克林顿(Bill Clinton)到访前,王丹被保外就医。同年晚些时候,他离开中国,入读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他现在是台湾一所大学的教授。

2. 吾尔开希 出生在北京的维吾尔族人吾尔开希,1989年是北京师范大学的大一学生。抗议期间,在电视台转播时任总理李鹏与学生领袖召开会议时,吾尔开希因公开谴责李鹏而名声大噪。镇压结束后,他用了10天躲避警方追捕,逃到了当时还是英国殖民地的香港。后来,他去了法国,然后又去了美国。在美国,他曾入读哈佛大学和圣拉斐尔市加州多明尼克大学(Dominica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2002年,他在加州接受了另一名学生领袖的施洗。现在他是台湾的一名投资银行家。在21名学生领袖中,他依然是最猛烈批评中国政府的人之一,并一再被禁止回国看望家人。

3. 刘刚 刘刚是北京大学毕业生,1989年时28岁。天安门镇压运动发生15天后,他在河北省北部被捕,并因“反革命罪”被判刑6年。1995年获释后,他不断受到骚扰,于次年飞往美国,得到美国的政治庇护并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从那以后,他就在华尔街工作,而且还一直在撰写博客。2011年,他在一场混乱的离婚诉讼案中公开指控妻子是中国间谍。美国活动人士表示,从那以后,他们便与刘刚失去了联系。

4. 柴玲 作为1989年中国涌现的最知名的抗议运动领袖之一,柴玲当时是北京师范大学的一名研究生,学的是儿童心理学。镇压运动之后,她与前夫——另一名被中国通缉的运动领袖封从德躲藏了10个月。随后,他们经香港逃往法国。她后来搬到美国,两人离婚。在哈佛大学获得商业学位之后,柴玲与出生在美国的丈夫开了一家软件公司,后皈依基督教。最近,她成立了“女童之声”(All Girls Allowed),一个反对中国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的倡议组织。批评人士称该政策会迫使夫妻流产或遗弃女婴。

5. 周锋锁 周锋锁在1989年时是清华大学物理系大四学生,他还是北京市高校学生自治联合会的领袖。通缉名单公布那天,他被妹妹和妹夫告发。在被关一年之后,他于1995年离开中国去了美国,在芝加哥大学获得了一个研究生学位。2003年,他成为一名基督徒,近年来都在金融领域工作。他是人道主义中国(Humanitarian China)的联合创始人,这是一个在中国宣扬法治和公民社会、并为中国政治犯筹集资金的组织。

17. 李录 李录是南京大学的经济学学生,参加了1989年的绝食抗议。逃亡10周之后,李录在他人帮助下偷渡离开中国。然后,他来到美国,前往哥伦比亚大学就读,并在这里获得了三个学位。后来,他成了一名成功的对冲基金经理人,并于1997年成立了“喜马拉雅资本”(Himalaya Capital)。他帮忙引导伯克希尔-哈撒韦(Berkshire Hathaway)在中国的投资,有人猜测他将成为公司主席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的继任者。他是所有离开中国的运动领袖中唯一返回中国的。

20. 熊焱 1989年,熊焱是北京大学法学研究生,也是中共预备党员。他是被选出来与政府协商的人之一。镇压运动之后,他公开宣布退党,并躲藏了起来。后来,他被逮捕,并被关了一年半。获释后,他乘坐渔船逃到香港,1992年获得美国庇护。在皈依基督教后,他在马萨诸塞州戈登康维尔神学院(Gordon-Conwell Theological Seminary)学习,并成为了美国陆军的一名牧师,在伊拉克服役。

作者:杰安迪

杰安迪(Andrew Jacobs)是《纽约时报》驻京记者。

Chen Jiehao和Mia Li对本文有研究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