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一場學運過後,讓中國大陸方面必須思考是否有別於過去,撇開立場主張的拘泥,才可能清楚掌握台灣社會多元的聲音。

不設前提見面,不是民進黨的新主張。早在1999年的民進黨中國政策研討會就出現了,當年環境與今天不同,但民進黨認為,兩岸交流談判預設前提,只會徒勞無功。民進黨通過「台灣前途決議文」,是告訴大陸,台灣人民的決定,遠高於一切。

今年台灣發生學運後,大陸必須意識到,台灣仍有很多不同聲音,對台工作須在認知和做法上有所調整。

民進黨從今年一月蔡英文派林全以經貿為題赴對岸交流,或是賴清德今天以文化出發赴上海,凸顯的正是蔡英文不搞競標式的交流,而是價值取向的交流,兩岸交流是降低彼此的錯誤認知,只要不設前提,民進黨會以正面積極態度處理兩岸交流。

中共不可能一夕改變,民進黨也不能過度樂觀期待,更應適時調整實務面的做法,唯有透過對話溝通,才能降低歧見,穩定正向的兩岸關係,是兩岸人民都樂見的事。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