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海内外学者共同参加的“中国民权研讨会”5月31日开始在美国旧金山中国城国父孙中山纪念馆举行。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与会的学者们要对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民权主义的意义,民权与人权、革命与改良、民权与宪政的关系等议题进行理论探讨。

89“六四”以来,学者们对中国的民运与人权的话题已做过充分的讨论,而“中国民权研讨会”则是首次举行。这场“中国民权研讨会”,也是旧金山华人纪念“六四”25周年系列活动的一部分。

“中国民权研讨会”由网络大学“孙文学校”主办。《黄花岗》杂志和“天安门民主大学”协办。

“孙文学校”创办人、89民运学生领袖封从德主持这场研讨会。封从德致辞,他说:“探讨国父孙中山民权主义当中的民权与人权的关系,这不仅是主办单位‘孙文学校’一直的心愿,《黄花岗》杂志社、‘天安门民主大学’诸位同仁也深有同感。‘民权研讨会’在国父纪念馆召开,既有深远的象征意义,也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封从德进一步讲述探讨民权议题的意义,他说:“我们知道百年前国父孙中山集中西优秀文化之大成,创立了‘三民主义’、‘五权宪法’等学说,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是瞄准猖狂至今的专制主义的利剑。今天中国大陆正在蓬勃兴起的公民运动,这当中,民权与人权概念的关系,可以说是核心中的核心。我们今天来开一个民权研讨会,就是要厘清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以期对下一阶段中国的民主化有所裨益。”

“中国民权研讨会”围绕三个专题展开,就是:民权与人权,革命与改良,民权与宪政。

《黄花岗》杂志副主编丁毅致辞:他说:“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讨论,能够让大家在这三个重大议题上都产生一种飞跃。我们希望在研讨会结束,大家从这里走出去的时候,感到自己的信心增强了,相信中国能够发生转型,转型之后能够建设一个宪政民主的新中国。”

“天安门民主大学”学术委员会召集人陈奎德致辞,他说:“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最核心的民权主义,是我们中国一百年来,并没有解决的问题,而且任重道远,不知道是不是很快得到解决,所以我们来研究这个问题。如果在这个问题上取得相当的共识,那么我们对中国就有了微薄贡献了。”

《黄花岗》杂志主编、《谁是新中国》一书作者、著名作家和近代、现代史学者辛灏年,在研讨会的第一天发表了题为《民权、革命与宪政》的学术演讲。来自美国东西两岸、中国和澳洲的学者王天成、夏业良、丁朗父、吴学灿,孙常炜、冯崇义,在会上报告了自己的研究成果。

(特约记者:CK)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